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傅国涌 《民主》2005,(6):14-15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众多城市家长追捧“县一中模式”》让我感到很不是滋味。“县一中模式”为什么受到城市家长的青睐?奥秘就在于进了这样的中学就像进入一条高考成功的流水线,“县一中”逐渐成了“应试教育”、“高考能校”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2.
傅国涌 《各界》2010,(11):77-80
“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徐氏父子,陈氏父子。”戊戌变法失败后,有人以这样的对联嘲讽被革职查办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和徐致靖、徐仁铸父子。陈家几代人杰,徐家则被称为“父子三翰林”,徐致靖和儿子徐仁铸、徐仁镜都是翰林。  相似文献   
23.
宋教仁是20世纪政治史上一颗最耀眼的流星,作为同盟会的要角,国民党的实际领袖,在辛亥革命前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1911年秋天到1913年3月他被暗杀,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如流星一般划过了中国的夜空.  相似文献   
24.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北大周其仁教授给出的答案之一,是邓“把企业家请回了中国。他执掌中国后不久,就高度肯定了历史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荣毅仁……这位革命老人一次又一次耐心地问:允许这些企业家的存在,难道真的就危害了社会主义吗?”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可以用大量事实响亮回答当年的质疑:企业家的存在,不仅不会危害社会主义,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因为它与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5.
"死于非命,惨不忍言"的无名烈士1911年4月27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鲜花烂漫,在清朝专制统治下的广州,响起了一阵阵枪声、炸弹声、冲杀声和尸体倒下的声音.  相似文献   
26.
康有为为何至死不见孙中山?黄兴为什么不取代孙中山?宋教仁死在谁的手里?粱启超为什么不敢千革命?手庀脚乱的袁世凯,飘然引退的蔡锷,陶成童死之谜……各路人马纷至沓来,辛亥乱象跃然纸上。本书以独特的“角色意识”审视辛亥前后的典型人物,通过其台前幕后的诸多细节,展现出近代中国的变化轨迹,刻画出生动的角色群像。其实,主角之争,就是利益之争,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近现代中国,争的就是独占胜利之果。  相似文献   
27.
站立在星空下面,朗诵《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那是937年前的声音,如此漫长的时光,在今夜被缩短了,我仿佛就与苏东坡站在一起。在我面前,可以看见"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看见的不是937年前的那个时间,而是自己的心灵,因为苏东坡的心此刻也是我的心。  相似文献   
28.
傅国涌 《各界》2010,(12):79-82
读书和“革命学” “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是孙中山一生的信条之一。他曾对日本友人说过,“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自香港西医书院完成学业以来,哪怕是在颠沛流离的流亡岁月,或者政务繁忙的从政时期,他也不忘读书,可以说,读书伴随着他一辈子,尤其革命受挫之际,读书更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便会跟不上时代,变成一个落伍者。  相似文献   
29.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几乎概括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所有奥秘,所谓{-“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就是要让一个人学会世故,学会圆滑、乡愿。明哲保身、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大凡媚权、媚俗,泯灭个性,磨去棱角,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有这些都被视为聪明、成熟的标志,相反,则被看作是幼稚、天真,或者就是“傻瓜”。  相似文献   
30.
5年前,重庆南岸南坪正街79号55岁的王胜霞遭遇车祸。住院3年多,命是保住了,却落得了脑外伤癫痫和瘫痪。智力相当于五六岁小孩,说话吐字不清,手指像木棍。没想到,后来她突然迷上数钱,有事无事就把钱摸出来数,一天数几十次,多的上百次。而且,还“数”出了奇迹——说话清楚了、手指也灵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