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太空治理议题涉及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环境治理、太空安全以及太空安全化四大问题。太空问题的逐渐增多使得太空治理日益迫切,而太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具体规范相对不足、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等原因,造成现有太空制度陷入治理困境。新的太空制度构建需考虑太空领域的权力结构、博弈类型、议题差异等因素。分层治理模式比较契合未来太空治理,即在太空安全、安全化等议题上以大国协调为主,在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环境治理等议题上,由大国发挥负责任的领导作用,并调动中小国家积极参与。中国是太空大国,也是太空治理的重要角色,应积极参与太空治理,推动太空制度改革,促进太空和平利用。  相似文献   
32.
凌胜利 《当代亚太》2012,(5):33-55,157,158
亚太联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支柱,推动联盟的调整与转型是美国亚太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美国亚太联盟转型明显,不仅表现为联盟区域扩大、联盟利益拓展,还出现了联盟结构调整与联盟互动增强等趋势。联盟的内在变革、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中国崛起的地区效应等因素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重要动力,但其内在机制并不明晰。相对而言,将中美关系作为推动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主要动力更具说服力。具体而言,受中美关系中的权力差距与信任水平影响,美国对华战略在遏制与接触中呈现不同态势,美国的亚太联盟因此具有强弱变化。对华战略是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为了管控中国的崛起,美国借助其亚太盟友共同向中国施压。不过,冷战遗留的各自为战的双边联盟很难适应美国当前的亚太战略和对华战略的需要,为此,美国需要推动其亚太联盟转型。受美国对华战略的遏制与接触强弱程度变化影响,未来美国亚太联盟将呈现北约化、岛链化、雁阵化和赫尔辛基化四大趋势,这将对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3.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尽管对于国家利益的界定各理论流派存在分歧,但就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而言,其内涵与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可分割.外交政策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随着国家利益的变迁而不断变换.通过外交政策的运作,国家实现了与国际体系的互动,确定了国家的体系角色,进而对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形成了回馈,推动了国家对外结盟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34.
凌胜利 《当代亚太》2015,(2):61-81,158
海权之争是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的地缘政治主线。当前的中美关系同样面临着海权之争,这将成为中美安全关系的"试金石"和影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中美亚太海权之争既有战略和地缘方面的宏观因素,也与中国海军发展和美国对此的认知与回应等具体问题领域有关。战略冲突、地缘冲突和偶发事件是引发中关亚太海权冲突的重要原因,而共存利益、冲突预防和危机管理则使和平存在可能。中美亚太海权之争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最有可能的情形是虽难以发生大规模冲突,但却无法排除偶发事件所引发的冲突,因而关键在于做好冲突预防与危机管控。中国海权发展既需注意到中美战略的互动性,也需确定自身海权战略"以实力促和平"的大方向,掌握战略主动性,寻求与海权大国的利益共同点,避免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35.
大国崛起进程中往往面临安全压力增强的挑战,结盟成为缓解或化解安全压力的一种战略选择.近年来,中国崛起的安全压力有所加大,结盟与否也引发了热议.审视当前中国的不结盟政策,其原因并非政策失调或伙伴关系事实构建结盟,而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具有内在合理性.冷战后大国结盟已经不再,中国适时推出新安全观以摒弃结盟顺应了时代潮流.未来中国是否需要结盟必须基于国家利益的全盘考量,切忌因损失厌恶或基于未来的恐惧而盲目结盟.  相似文献   
36.
凌胜利  聂文娟 《外交评论》2011,28(5):155-156
2011年10月22-23日,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与美国的中国政治研究学会(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tudies)联合举办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中国与国际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中国等国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7.
2012年12月25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2年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和外交学院等高校的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以"中国外交:机遇、挑战、对策"为主题。外交部党委书记、常务副部长张志军莅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出席了当  相似文献   
38.
凌胜利 《东南亚》2012,(2):11-15
2011年5月以来,南海争端风起云涌,东南亚各国加紧行动,不仅加强了内部沟通,还极力进行外部协调,内外联动不断推动域外各国在南海争端上形成一个针对中国的准联盟。他们采取协调立场、联合军演、共同开发以及共同施压等诸多方式,对抗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权益主张。该准联盟因多重动机汇聚而成,旨在通过多边主义、议题联系对中国进行软式制衡。不过考虑到其内在局限以及东亚一体化的积极进展,中国对该准联盟不必过激反应,但也应注意该准联盟对中国在国家形象、周边关系及地区合作上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39.
"文明冲突论"有着深刻的传统地缘政治色彩,呈现出狭隘性、单一性、对抗性与静态性。从地缘文明的视角进行考察,有益于超越传统地缘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实现地缘理论的综合性、复合性和动态性。中俄两国可以规避地缘政治的宿命,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40.
目前学术界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研究不乏争论,显著体现为内涵之辨、原因之争和影响之论。这也使得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宏大论断缺乏精确评估,忽视了各种变局因素的回流性、反复性和系统性。相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探讨,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关注其战略意涵。面对大变局的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加强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认识,其战略意涵在于中国如何应对,进而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中国的战略应对思路,主要是保持中国实力增强的延续性和促进中国实力向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