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中,卢旺达基督教教会深深地卷入了这场血腥暴行。教堂成为主要的杀戮场之一,许多教会的神职人员甚至直接参与了对图西人的屠杀。教会之所以支持大屠杀,原因在于从历史上看教会就与国家政权保持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种族歧视和斗争就存在于教会内部。此外,在内战和民主运动兴起的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就像政府官员企图利用大屠杀作为保持权力的手段一样,教会也利用大屠杀作为打击竞争对手、应对内部民主化挑战的重要手段。卢旺达大屠杀的实例说明,推进教会民主化的斗争已经成为非洲大陆政治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伴随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东亚区域贸易体系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越来越多最终产品的生产不是完全在单一经济体内完成,而是根据价值链的延伸被跨国公司分散在最有效率和成本最低的国家或地区,由此形成的贸易不平衡已不是简单的双边贸易问题,而是复杂的、网络状的多边贸易问题。驱动东亚生产网络发展和国际分工的动力仍然在外部市场,东亚依然缺乏一个能够推动区域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内需市场。文章认为,全球价值链整合中转移与升级的对抗,反映了对东亚生产网络主导权和治理选项的不同认识,也预示着未来东亚区域合作路径和制度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正>非洲在当代德国[1]外交战略布局中占据着中心位置。自冷战开始到今天,德国多次调整非洲政策,使其服务于德国对外总体战略的需要,并在不断的调整中显现出一些典型的特点。冷战时期德国对非政策的演变德国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但随着逐步摆脱英美对其内政外交的控制,德国在冷战时期多次调整了非洲政策,使非洲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跳板。一、战后初期基督教民主联盟执  相似文献   
14.
南非执政党非国大在姆贝基辞去总统职务后公开分裂,分裂出去的该党派人士联合其他政治力量,成立了新政党--南非人民大会.非国大分裂,源于该党波洛夸内会议、祖马与姆贝基的矛盾,以及党内的政策分歧.新成立的南非人民大会显示出战略目标清晰、政治包容性强的特点.非国大分裂与新政党成立分散和削弱了非国大在南非政坛的力量,增加了2009年南非大选的变数,并促使南非社会将政府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政策的大讨论引向深入,这一事件会影响南非的政治、经济和外交走向,或将成为南非第二次转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27日,第七次国家安全论坛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此次论坛由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经济系主办,来自外交部、国家发改委、中共中央党校、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事科学院、中国银行以及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经济系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经济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国国家利益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掌握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目的和基本内容基础上,了解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面临的新课题,分析目前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现阶段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11日,中国中东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中东形势报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由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福昌主持。来自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大学、  相似文献   
18.
刘中伟 《西亚非洲》2012,(5):144-160
发展援助是德国外交政策的一极,既是推动和实现德国对非洲外交目标的重要工具,也强烈地塑造了德国的对非洲政策。作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卢旺达在德国对非洲发展援助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对卢旺达发展援助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德国主要通过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促进卢旺达在医疗卫生、种族和解、政治发展以及经济改革等领域的建设。德国对卢旺达的援助,既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中、德两国对卢旺达的援助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适应新常态要形成发展新动力,突出创新驱动,推动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发展的新引擎。认识新常态要把握发展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经济增速、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四个方面揭示了新常态的新变化、新特点;从国际国内九个趋势性变化,分析了新常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动  相似文献   
20.
刘中伟  沈家文 《当代亚太》2013,(1):51-79,158,159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在亚太经济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标志之一。《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一方面实现了与韩国互惠互利的初衷,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制衡中国的战略目的。文章主要论述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的经济福利、地缘利益和"新贸易政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的APEC政策、主导TPP发展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之间的关系,勾勒出美国新亚太贸易战略的轮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出口受阻和影响力受限的情况下,应在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多元平衡的区域合作和积极应对美国主导TPP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研判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