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参政议政能力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重要能力,也是民主党派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参政”、“议政”的区分和关系与过程综合的视角,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2.
代表性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社会关系和个人特性的统一,其基本特征是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把握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要注重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坚持以辩证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23.
人心和力量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本质问题,是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与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关于统战工作的"人心力量论"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了统一战线由"革命策略"到"执政之道"的理论缘由,阐明了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历史基础,回应了"人心向背"的现实需求,指明了凝心聚力的实践路径,既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统一战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指导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24.
参政议政能力是参政党能力建设的核心,其内涵应包括建言献策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和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角度理解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从意识、人才、机制等途径切实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相似文献   
25.
自中发[1989]14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国的参政党建设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颇有价值的成果.本文拟就参政党建设研究的现状、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6.
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仅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增强组织活力和凝聚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考虑基层组织的特点和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27.
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把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等同于行政级别:有的人把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等同于政治安排:有的人把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等同于专业技术成就:还有的人则把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等同于先进性等等。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不够全面。我们应该对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8.
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参政党的组织发展将会出现六个方面的趋势:组织发展的社会基础将更加广泛,海外特色会更加突出;新的社会阶层在参政党成员中所占比重增加;结构性趋同不可避免,但各党派开始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组织发展的重点将放在充实骨干和新生力量上,注重质量,发展速度会放缓;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将进一步制度化;基层组织发展不断扩大和延伸。  相似文献   
29.
一、积极配合党在国统区的活动 救国会(全称: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团结御侮,抗日救国成为全民族共识的背景下成立的。救国会最初是以上海为中心组织和发展起来。在救国会正式成立的前半年,上海文化界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积极酝酿发起救国运动。1935年12月12日,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等280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表达了他们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奋起救国的决心,由此揭开了上海各界民众救国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