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5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性因其性资源和天生的体 质上的弱势,易于陷入暴力侵害而无力自救。因此,防卫意识和防护知识的获得尤为重要。一、独自在家的女性之防卫 案例1:一日某20岁的女大学生独自在家,一青年男子敲门。女大学生从猫眼查看,见并不认识就没有开门。男子声称是电话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检修电话,并从门下递进了名片。女大学生仍不放心,依名片上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询问“证实”了男子的身份。男子一进门即掏出匕首在女大学生的胳膊上刺了一刀威女胁其交出现金及钥匙,女生随即赤手与之搏斗,身中20余刀,歹徒见女生英勇,仓皇逃跑。后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22.
预测是科学的功能之一。犯罪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深重的灾难,犯罪预防是现代国家当然的选择,而犯罪预测为对那些即将发生的犯罪的提早介入和防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既有的犯罪预测原理和方法加以梳理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3.
罪犯自杀研究--对浙江省罪犯自杀案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罪犯自杀可以分为目的型、手段型和手段失控型三种类型.目的型自杀多与既遂相联,手段型自杀多与未遂相联.影响罪犯既遂自杀率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年龄、犯罪类型、已服刑期、刑期;影响罪犯未遂自杀率的因素有受刑经历、入狱前职业、文化程度、刑期.而自杀既遂与自杀未遂罪犯在入狱前职业、与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年龄、自杀方式、自杀目的等五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罪犯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整合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24.
顾朝清  孔一 《今日浙江》2010,(15):54-54
"四省通衢,两浙首站"的常山县,是我省著名的蜜柚之都。与全国许多双拥模范县一样,这里的双拥佳话,就像绽放在柚树枝头那繁星点点的花朵,看上去娇艳,闻起来芬芳。  相似文献   
25.
他把建强堡垒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第一要务,在抓好组织制度落实中增强支部的战斗力 在基层,只有切实落实好组织生活制度,才能保证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程璋始终把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当日子过、当事业干,常抓不懈。2008年5月的一天下午,程璋组织中队党员进行每月一次的党课学习教育。这时,驻地突然发生森林大火。程璋带领官兵闻火而动。党课被迫半途中止。  相似文献   
26.
社区是家庭所在地,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社区的凝聚力却在下降,社区自身的犯罪防卫能力不断削弱。本文就社区犯罪预防提出邻里守望、财产标刻、安全知识宣传、电话援助、非刑事处罚等六项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7.
社区是人们基本的生活区,也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随着社区的发展,以居住区为中心而迅速兴起的学校、银行、医院、邮局、超市、饭店、农贸市场日益成为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不再是单一的居住区,而变成具有了教育、购物、服务、就业等多种社会功能的居住区。由此,社区的“居民”成分日渐复杂,除常住人口之外,还增加了大量的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院墙已不再能使社区完全保留以往的封闭和宁静。现代都市人际关系的商业化和淡漠疏离在社区有着最充分和直观的表现,“老死不相往来”已不再只是个别人的存在方式,而是现代社区居…  相似文献   
28.
29.
犯罪生涯的开始试图揭示生涯犯罪人最早是如何进入犯罪领域、怎样开始犯罪生涯的。对随机选取的J省监狱在押的七次以上被判刑或劳教的59名罪犯进行深度访谈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个案研究发现:生涯犯罪人几乎都是早发犯;案发之前犯罪人家庭纽带松弛、教养缺失;学业成绩较差,厌学、逃学、辍学常见;常有非法交往和越轨行为;缺乏独立、合法的经济来源;日常活动中有较多接触"黄赌毒"的机会;很少有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犯罪的开始是犯罪生涯持续的起点,第一次犯罪成为后续犯罪的重要原因。"犯罪"是一个连续超越规范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社会规范被逐步突破、内在道德律令被不断消解。  相似文献   
30.
“监狱事件”集中体现了中国监狱“命令式治理”的特征:命令式行政,简单化一;追求绝对安全,对失误零容忍;倚重惩戒,责任单向扩张。这种治理方式是传统的,而非现代的。该治理方式的形成是监狱本质属性认定、刑罚执行理论供给、社会大众舆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命令式监狱治理与国家治理转型、社会理性化和监狱法治化之间的张力日益加剧,无法有效应对罪犯群体变化、民警群体变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这一模式不仅会在应对监狱突发事件中越来越捉襟见肘,而且在此模式主导下的相关事件处置本身又会衍生出其他危害。应当采取科学、系统、针对性的措施打破对传统监狱治理模式的路径依赖,完成中国监狱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