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5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率急剧增长使预防犯罪显得必要和迫切。犯罪的可预测、可控制以及导致犯罪的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使预防犯罪的诉求在实践层面上成为可能。在实践中借重于理论指导、顺应社会历史潮流、保障人权、习惯于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有助于更好的实现预防犯罪的积极意义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2.
面对崎岖难行、最大坡度70度的山路,面对风雪交加、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大拷问:是坚持,还是放弃?武警浙江总队的战士都爱看《士兵突击》。被社会认为是娇生惯养一代、宠出来一代的“90后”新兵,用最响亮的嗓门回答:我能行。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一次“暴力影视与青少年暴力倾向的相关检验”的实验为契机,对“暴力影视是促使暴力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原因之一”的成见进行了批判分析。并对“暴力影视”做了新的类型学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暴力影视的“分层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34.
中国社会的权力场塑造了国民“柔软的强硬”的精神气质,也注定了下层阶级攻击性的内隐。一起有悖常理的杀人案显示了艰难的生活境遇时常会使有些人体验到挫折和屈辱,但较低的经济社会地位和老实的性格使他们只能压抑种种不满,而缺乏自主性又使他们缺乏解决问题(包括心理紧张)的经验和技巧。长此以往,攻击驱力被积累起来并受到外在环境和自我要求的严格压抑而在内心深处潜伏下来,一旦受到激发便不可控制。  相似文献   
35.
电子监控与隐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遐  孔一 《中国保安》2004,(10):10-11
一名男子在杭州某银行抢夺一位女顾客装钱的皮包,遭到被害人的坚决抵抗,拉扯几次都未能得逞,银行的保安员及时援助,歹徒仓皇逃跑。由于犯罪过程时间很短,警方在调查时,被害人和目击证人都不能准确提供犯罪嫌疑人的有关特征。最后,警方根据银行大厅里的监视器摄录的图像资料,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及其他特征,发出通缉令,很快就接到群众举报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由此可以看出电子监控对犯罪预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能够削弱潜在犯罪人的犯罪动机,阻止其犯罪行为。2、能够延迟犯罪过程,增加发现几率。3、能够对犯罪行为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36.
平安 超市     
超市保安技术1、门窗(特别是仓库)应牢固。2、大型超市应雇佣保安专门保护店内财物。3、通过日常教育要求一般职员进行非正式监督。4、安装电视监控设备。5、在出入口安装门禁系统。6、店内设顾客物品存放处,禁止顾客携带物品或包、袋入店。7、店内保持良好的照明。8、消除店内的监视死角。9、贵重商品应摆在易于监视的区域。10、贵重商品可用模型代替真品。11、商品应摆放整齐及时清点。12、下班以后店内应有人值守。13、对出现的问题应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处理,对于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报超市保安策略1、当门禁或探测器发出报警后,保“可能麻…  相似文献   
37.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犯罪率也在急剧增长。对于城市社区的犯罪除了必须的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方法之外,情景预防方法的采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环境设计、财产标刻、安防宣传、警察巡逻、法律援助、案例分析、私人保安、技术防范等九项操作化方法。  相似文献   
38.
保安,见义勇为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一 《中国保安》2004,(4):18-19
在保安员见义勇为事迹大量见诸报端的同时,“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也时有发生。保安员见义勇为行为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笔者作为一名保安工作者欲就此做一些探讨,期望能对广大的保安员更好的服务社会和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有所帮助。社会需要见义勇为,因为公共力量不可能遍布任何时空;公众需要见义勇为,因为个人力量不可能完全有效的消除所有的危险。见义勇为的实质是个人对个人的救济。保安作为一种维护公共安全的民间力量,使他有可能给予危难者以及时的救助,公众对此也寄予了比其他职业更高的期望。如果所有的见义勇为行动的结果都是:被害…  相似文献   
39.
中国社会的权力场塑造了国民“柔软的强硬”的精神气质,也注定了下层阶级攻击性的内隐。一起有悖常理的杀人案显示了艰难的生活境遇时常会使有些人体验到挫折和屈辱,但较低的经济社会地位和老实的性格使他们只能压抑种种不满,而缺乏自主性又使他们缺乏解决问题(包括心理紧张)的经验和技巧。长此以往,攻击驱力被积累起来并受到外在环境和自我要求的严格压抑而在内心深处潜伏下来,一旦受到激发便不可控制。  相似文献   
40.
正什么是犯罪?这对一般公众来说"不成问题",而对于犯罪学和犯罪学家来说,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难题——有多少个犯罪学家就有多少种犯罪定义。这是因为公众所看到的是身边的"坏行为"或者最多是地域广大但发生在当下的"坏行为",而犯罪学家看到的却是跨越时空的"非行"。在犯罪学家看来,公众对犯罪的认识是"很成问题的",而事实上,公众"成问题"的见解对犯罪的影响却远大于犯罪学家的"真知灼见"。犯罪学家只有先影响了公众,至少是政府官员的关于犯罪的观念,才能对犯罪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