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284篇
中国共产党   252篇
中国政治   326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6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当代中国刑诉法学:研究样式的嬗变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样式的创新与突破对刑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刑诉理论研究样式嬗变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刑诉学界应加强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2.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日07:00许,在某厂区仓库办公室内发现左某(男,53岁)的尸体。1.2现场勘验现场仓库位于厂区内东南角位置,仓库卷帘门呈关闭状,仓库的东北角为办公室。办公室门朝西边开,勘验时门已被拆卸(发现时门被死者的脚抵住,后由消防员拆卸),在办公室进门西侧地面发现该扇已被拆卸的木门,木门内侧门板上见有大量喷溅状血迹。尸体位于办公室进门地面上,呈左侧卧位,  相似文献   
273.
中、德两国都声称保障人权是其侦查程序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并且都在宪法和其它法律中承认或赋予了犯罪嫌疑人广泛的权利.但中、德两国在人权保障的基本观念、制度保障及其具体做法上均存在着重大差异.与德国相比,中国的犯罪嫌疑人在刑事侦查中所享有的权利范围,无疑是非常狭窄的.  相似文献   
274.
浅谈报复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和凸显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报复型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发,对此类暴力事件的犯罪行为必须以预防为主.从近年来发生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广为关注的几起校园凶杀案可以看出,个人极端暴力行为已经从自杀型向报复型转变.报复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的类型分为报复性杀人型和泄愤性攻击型两种,要在对典型案...  相似文献   
275.
迈向实践:反思当代中国刑事诉讼知识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卫民 《中外法学》2011,(2):395-414
当代中国刑事诉讼知识体系呈现出四大特征:首先知识内容过度理想化。其次,而这一点与提供知识的生产者主要是法学家密切相关。再次,这必然会导致研究方法从"元理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并以演绎方法推演出具体的刑事诉讼制度、规则,从而构建的刑事诉讼知识有一种自治性、系统性特点。最后,如此背景下的知识必然是功利的、实用主义的。中国刑事诉讼知识的这些特征与中国刑事诉讼研究带有强烈的非实践性和意识形态性有着密切关系。要突破现有知识格局,则必须调整现有的研究方法和视野,亦即:首先,需要包括实务者和法学家在内的多元知识提供者;其次,研究方法要关注实践,注重归纳、经验与实证,同时保持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心态,建立一种可争论、可反驳的刑事诉讼理论。再次,在生产目的上要求理论与实务并重,在内容上要求以本土中国为关注语境,从而构建中国刑事诉讼理论。  相似文献   
276.
左卫民 《中外法学》2015,(2):469-483
实证分析表明,庭前会议的整体适用率较低,召开庭前会议的表面理由与法律规定趋于一致,而庭前会议的议题溢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从效果层面观察,庭前会议立法所预设的目的并未完全实现,这突出表现为庭审效率提高有限、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形式化以及庭审对抗性增效甚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庭前会议程序设计的职权性,庭前会议效果设置的非完整性,法官对庭前会议运用的策略化,以及庭审中心主义的缺失。未来应该在充分考量诉讼主体实际利益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对抗式的诉讼理念对庭前会议的相关程序设置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277.
278.
侦查中的取保候审:基于实证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卫民 《中外法学》2007,(3):339-352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范式之设定在权利话语的推动下,取保候审制度已成为近年来刑诉理论研究的热点。已有的成果多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取保候审制度设计中正当性的缺失或不足。这种研究范式立足于取保候审制度的法治化转型,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对实践关注不多,取保候审运行中出现的某些突出问题并未得到充分回应。为此,从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  相似文献   
279.
以S省D县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律师辩护对案件的实体处理具有一定影响力,尤其鲜明体现在量刑辩护方面。进一步考察辩护效果的形成机制则发现,律师通过多种方式促生辩护效果,但不同方式的效果差异明显。律师会见、举证、质证等辩护方式的形式化与有限性,致使这些活动难以成为辩护作用的主要发挥方式。相反,为人们所忽视的研究、撰写、提出、表达律师辩护意见则为重要的实质性方式。这形成一种表面上的悖论:这种相对有限但却有效的辩护效果,并非以学理上、法理上所主张的应当中心化的辩护方式实现。实证研究揭示了悖论所掩盖的实质:中国式的辩护效果是以中国式的方式达至的。中国刑事辩护的程序性活动方式和实体性结果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特征,中国刑事辩护未来的改革走向可能在于强化律师发表辩护意见的方式,而不能简单沿着对抗化的思路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280.
何冻民  李平 《法制与社会》2013,(28):219-220
前海是深圳特区中的特区,其土地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作出了极大的创新,这些创新主要包括土地租赁制度创新、差别化土地供应创新、“勾地制度”创新、优先回购制度创新以及公告出让制度创新五个方面。前海的土地管理创新,为土地管理创造了一种新的管理体制。但是在目前的土地管理体制下,也存在法律地位不明、操作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