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历史学派掌控德意志民族法律心灵近乎整个19世纪,作为一种学术史存在可谓不可轻视.但在另一方面,马克思在观察邻近各国的现实生活的时候,几乎就无心情赏析萨维尼等人的学术水准.马克思基于对历史学派现实概念的哲学批判、忧心于德国人参与当代问题的缓慢程度,而对与落后的当代现实保持同等水平的历史学派进行追问.马克思想要表明,德国人民必须对深蕴于民族历史的民族精神作深刻的反省,不仅需要批判现存的国家制度,同时还要批判这种制度的抽象继续.然而,面对此问题,马克思是站在哪一点上?对此,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但在其中都忽略了马克思对虚无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在休谟的时代,人格同一性或自我同一性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哲学和伦理学问题,一直被人们谈论不休。从伦理学上来说,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休谟对此问题的解答比同时代的人要彻底得多,但也离问题的时代性解决更远得多。今天,在我们这个关注自我和主体间关系的时代,重温休谟的自我学说,有助于将自我问题引向一个全新的向度,不仅在知道自己为何中肯定自我,而且在我们的生存和历史中实践地阐明自我。1  虽然自我或自我认同不能诉诸自然主义和经验常识来解决,但这个问题最初的提法,却与常识及日常生活有关。人们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对技术价值的伟大批判这一论旨.比较了他们的技术本质观由于海德格尔无视马克思的"技术"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的分析,而将不可言说的"存在,,视为一切技术行为的可能性条件,这就决定了海德格尔无法发现马克思讨论"技术问题"的"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主导倾向,无论明言与否,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生产和技术关系的思考,其思想的公分母乃是所谓的"技术"本质归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自然"关系,这种对"技术,,的"解构",与马克思的"技术的逻辑"具有很大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面对技术时代沉醉于对象性世界 ,而失去“物”的意义 ,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以诗意的态度对待“物” ,前者通过从“上手用具”到“艺术作品”的分析 ,主张让物成为物 ;后者从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提出“物”是一种“符号体系”。与此同时 ,他们的理论批判之箭共同射向马克思的物质生产理论 ,试图以“存在”或“符码”取代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出发对物的追问 ,他们的分析仍困于“镜像” ,也缺乏马克思所谓的“可靠的感性” ,而总归不可能看到真正的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张文喜 《理论探讨》2008,1(2):36-41
法国大革命产生的"革命"概念规范着现代政治叙事已达两个世纪.而大革命的遗产在各种密织如布料般错综复杂的联系和阐释中呈现了不同的面向.就所凸显的问题而言,无论是将它与历史学相关联.还是与政治的神学相并论,抑或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对大革命起源和遗产的花样繁多的篡改总被归咎为一种简单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在这个确定了的阐释路向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卡尔·施米特、弗朗索瓦·傅勒等人明确勾联法国大革命与专制主义的当代形式的理路:除传统的资源以外,他们利用马克思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其核心的理解方案是:将世俗的宗教崇拜信仰或雅各宾主义的革命史学的方式归并到马克思主义身上,并由此导致革命政治解释中的人民主权的正当性危机,导致民主理论走到逻辑的尽头.可以看到,大革命和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作为现代性的某种深刻的政治激情方面被领会为同一性质的论证是由此发源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国家秩序的正当性是根据公民个体的理性能力和他们之间的协议来考量的。卢梭不仅主张人民主权是正当统治的最后基础,而且假定人民意志的存在或者普遍的情绪和行动凌驾于个人的情绪和行动之上。在卢梭哲学中,再没有哪个方面,像他的人民主权概念框架这样,受到了如此不同的解释和持久的关注。卢梭理解力上的窘境源自其铁板钉钉的平等、齐一和和谐的“人民”概念。卢梭从人民作为政治(哲学)概念向文学(文字学)概念转换,将政治的关怀与文化的关怀联系起来,人民成了强烈情绪化的对象,它被说成是一个感情的共同体,用这种话语来抵挡政治现代性,其当代意义还需持久消化。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意识面对一个问题是:历史研究的规范应当如何满足于对所论题材的理解,而不仅仅吁求对它们的解释。在阐释的阐释者与阐释者之间获得历史阐释权威性的竞争具有分享权力的政治意涵。它从特定群体之中获得合法性且在群体之上施行它的权威。历史阐释真理性就会因其政治权威诉求而受到贬低,但将政治权威视作历史阐释的工具并予以抑制或升华是能够产生实质意义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以为,唯物史观只有借助于辩证法的形式论证方面才有可能证成。它所牵涉到的关于历史实在的内容未被现实化之前,辩证法之叙事话语形式就是它的内容。若错失这种"形式的内容",就意味着唯物史观叙事能力或意义本身的缺失。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的要害是受制于历史解释的形式特征,但它也更易在20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自行暴露出形式主义的虚妄。当形式主义被当作免遭非难地为所欲为的方法,这里成为时代错误的正是作为形式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交往引入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人类交往活动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对经济交往的影响。当我们设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把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成本逐渐降低到零时 ,获得和分享“制度性知识”的成本或“社会资本”就成了经济扩展的关键 ,只有那些“高信赖社会” ,才能创造稳定而大规模的企业组织 ,网络注定要在协调人际冲突中发挥巨大作用。但交往的自由不是简单地就是技术条件加道德条件 ,它需要人类不断寻求人的自由发展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的人的异化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不能进行数学化,显而易见,存在诸多争议.这些争议也触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的理论旨趣."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罗默,要求一种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化实践.然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系统阐述并不是通过数学化模型来进行的,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思想难以数学化.如果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数学化是一贯的,那么罗默恐怕就得放弃马克思的历史科学,而放弃马克思的历史科学的追求恐怕正是他特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