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3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土窑散记     
在陇东,土窑是人们生活栖息的地方。对我来说,土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土窑中,祖父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土窑中,父母养育了我  相似文献   
32.
加强县级人大司法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针对当前县级人大常委会司法监督中存在的司法监督权行使不充分、不规范、不全面、不专业等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县级人大常委会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33.
试析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荣 《当代亚太》2006,29(4):13-18
本文认为,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是由于东亚地区彼此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中国对自我身份重新定位,中国的国家利益随之扩展。由此,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给东亚地区带来的是和平与安全,而非动荡与威胁。  相似文献   
34.
科技革命与地缘政治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讲 ,科技水平与人类的活动范围是成正比的。科技水平越低 ,活动的范围越狭窄 ;科技水平越高 ,活动的范围越广阔。到目前为止 ,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不仅扩大了人类的活动空间 ,而且也推动了地缘政治理论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科技革命与地缘政治理论演变的内在关系。一、第一次科技革命前 :二维地缘政治观  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爆发前 ,人类能够借助的动力源很少 :人力、畜力和自然力———如风力、水力———等。而这些动力源对人类的意义又不可等量齐观。人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远途跋涉困难重重。尽…  相似文献   
35.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自觉利用报刊的功用,使其成为推进维新改革运动的有力工具,在思想启蒙、倡导民权和配合新政的举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遵宪是维新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时务报>的重要发起人,与湖南<湘学报><湘报>的创办也密切相关,他的办报实践与思想在维新启蒙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6.
当前,关于组织理论转向的代表性论述,无论是人性视角的转向,还是组织视角的转向,其理论自身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与冲突。这根源于组织理论与组织现实的脱离。组织理论转向的更为合理的说明应是由生产性理论迈向生活性理论的"生活化"转向:在组织的人性前提上,由生产者转向生活者;在组织的系统形态上,由生产性系统转向生活性系统。  相似文献   
37.
人类政治史证明:要创造清廉和民主政治,必须能防范和制止权力的滥用;而要杜绝权力的滥用,必须使权力受到制约,就是说要对权力的获得、运用及其结果进行全程化的监督.在我们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定环境里,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现行的监督机制对于一些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为往往起不到应有的制约作用,导致某些环节和部位的权力失控,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各级干部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