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1938年8月初,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实际上表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领袖人选的态度.那么,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为什么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而放弃曾经一度看好的王明呢?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改革路径、结果及其成因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俄罗斯改革从破坏国家政治体制入手,没有对改革的具体任务和前景作充分的论证,却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手段和方法,致使俄罗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无法解决、公民社会难以形成,而中国的改革则具有循序渐进、论证充分的特点,不仅考虑到了中国经济的特点和政治体制的特点,而且顾及了民族传统和民众心理的特点,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和政治稳定,奠定了以正面的、积极的活动为取向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中国的经验无疑会促使俄罗斯后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3.
苏联顾问在东欧:一个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之后,随着东西方冷战思维的形成和冷战的加剧,随着苏联东欧政策的根本转变,一大批苏联顾问出现在东欧地区.他们为什么而来?他们的到来给东欧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本文拟根据近年来解密的俄罗斯档案材料,对二战后苏联派遣顾问到东欧地区的经过、动机与影响进行剖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俄罗斯解密档案文件为根据,分析苏联后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剖苏联党和政府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缺陷,以期从中汲取教训,深化对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和贯彻,积极而有效地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5.
徐元宫 《同舟共进》2011,(12):47-51
1917年11月7日,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新政权建立后不到半年时间里,便爆发了针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大规模农民暴动。本文拟以俄罗斯解密档案为根据,并剖析、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期对引发农民暴动的原因,暴动的影响,整个苏联时期的农民政策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26.
在中共党史或中国革命史文献和著作中,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一些细节很少提及,这或许是因为缺少相关资料,或许是被过去的官方定式评价所限。  相似文献   
27.
1938年8月初,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实际上表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领袖人选的态度。那么,为什么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而放弃了曾经一度看好的王明呢?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俄罗斯解密档案为根据,对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所作"秘密报告"的若干问题进行考证。赫鲁晓夫并不是"揭开内幕"的唯一倡导者,米高扬等人也曾积极参与;作"秘密报告"是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在苏共20大召开之前就作出的决定并得到了苏共中央全会的同意;"秘密报告"并非出自赫鲁晓夫一人之手,而是事先经过了苏共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修改;作"秘密报告"并非赫鲁晓夫搞突然袭击",而是苏共中央领导集体有计划的组织行为;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的具体时间是在1956年2月24日深夜至25日凌晨;"秘密报告"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当今俄罗斯公众对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所作"秘密报告"仍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29.
本文根据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解密的共产国际和苏共档案材料,并结合当事人的回忆文献,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共诞生初期活动经费来源,中共获取经费的渠道、方式和特点,以及这些经费对中共及中国革命的作用和影响等问题进行考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30.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转型的最终取向和各自所选择的转型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两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程度及其对各自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的不一;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应当继续坚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俄两国应对贫富分化加剧的对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在考察转型时期的贫富分化问题的时候,既要看到贫富分化加剧的一面,也要看到两国政府应对贫富分化加剧的对策正在发挥作用、贫困人口正在逐步减少、贫富分化加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的一面,片面地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是错误的;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社会政策和制度革新方面似显滞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