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镇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比重达到51.270/0,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5万人,城镇人口超过农村。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意味着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主题,这标志着对中国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33.
由于经济体制的不成熟。企业在产业选择上发生的“潮涌现象”,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的博弈,导致我国目前相对频繁地进行宏观调控,既有客观需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相似文献   
3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无疑与我国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我们应当借危机之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一是充分注重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内需和外需两个轮子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创新,有利于经济结构提升和自主品牌的建立。  相似文献   
35.
一、市场化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从1977年算来,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了。如果说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长周期,即康德拉季涅夫周期,是由于里程碑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创新所致,那么,中国经济发展的长周期则是由于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改革促成的。  相似文献   
36.
中国体制选择的制约条件和可能模式李义平中国改革走到今天,应当认真思考一下中国体制选择的制约条件和切实可行的模式,否则就会左右摇摆,甚至徘徊不前。在笔者看来,中国体制选择面临的约束条件是:1.我们应当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实践已经千万次地证明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37.
从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增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都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同.从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增长的角度来思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0.
文化作为产业有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是意识形态的层次,含义比较浓的像政治、哲学,一个国瘃的政治架构不太适宜市场化,而意识形态比较弱的像演出、会展、电影、戏剧、动漫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