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公共治理模式的变革,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全球性趋势。就我国的实际情形而言,最显明的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政府职能与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众所周知,传统公共行政的权利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订和实施政策,对公共事物实行单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范围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兴起,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政府管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人世其实质  相似文献   
13.
新民诉法实施及级别管辖标准调整,是今年影响民事审判工作的两大事件。我国四级法院管辖案件的标准重新划定、民事审判职能出现巨大变化,现行二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受到极大冲击和影响。新的形势呼唤新的审级工作格局,向多重审级过渡与渐进是较为可行和可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语词形式,还是在哲学意义上柏拉图都是辩证法的创始人。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对话辩证法”与“思辨辩证法”。思辨辩证法被黑格尔辩证法所继承,奠定了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理论的基础;而对话辩证法则由苏格拉底所开创,有可能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双刃刺器刺创口推断刺器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根据皮肤创口推断刺器宽度的问题。实验在自愿捐献的12具男性尸体的胸部,用不同宽度和厚度的双刃匕首致创221个。应用法医学、解剖学及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技术对创口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与刺器宽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刺器厚度与创口长度无明显相关,刺器宽度与创口长相关,创口回缩程度与创口方向及刺器宽度相关。并建立了两个最优回归方程,提出了一个根据皮肤双刃利器创口推断刺器宽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 ,司法实践中裁判不公的现象屡见不鲜 ,程序不公则更为突出 ,“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本文试从程序不公的表现来找出裁判不公的原因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以期对改进司法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海尔布隆纳看来,马克思《资本论》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回答了“资本主义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海尔布隆纳主张从“本质”和“逻辑”的分析框架入手去探讨这一问题:“本质”指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逻辑”指的则是社会制度的结构性变迁.在对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的基础上,海尔布隆纳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财富和权力相统一的“积累资本的欲望”,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结构性变迁则是由其“本质”所驱动的,对资本主义逻辑的分析最终关涉的是资本主义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分析”,而不可能做到准确地预测资本主义的未来.虽然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做出“科学”的预测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预期”.无论如何,在思考资本主义可能变成什么之前,我们必须想清楚“资本主义是什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中,真正支配着我们的主导权力形式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超验权威和暴力,而是体现在财富和资本中的权力。资本作为货币最直接的权力就是购买力,购买力的无限膨胀最终导致了市场社会的形成;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这一特殊的商品,形成了对无酬劳动的支配权,货币的购买力转化为支配力,人类社会进入了资产阶级社会;资本的权力逐渐与法律的权力媾和在一起,资本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性律法逐步转化为政治律法,资本的权力成为一种普遍的规训力,使现代社会成为了"财产共和国"。资本统治权是资本购买力、资本支配力和资本规训力三者的结合,与此相应,现代社会成为市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和财产共和国的三位一体。驯服资本统治权理应成为当代政治哲学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的检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至192条及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适用意见中规定了当事人启动再审程序上的主体范围、法定原因和申请期限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事诉讼法》在再审程序方面给予了当事人较为宽泛的条件,造成再审案件的数量激增,形成讼累,给法院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主要表现如下。1.再审的提起次数没有限制。我国民诉法对当事人提起再审次数没有限制性规定,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无限保护,因而形成了再审程序的泛滥,造成"终审不终",严重破坏了法院裁判的权威性、稳定性,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对我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实践→主体性"模式中的"实践"概念还是其所坚持的从观念出发的考察方法都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相关理论与要求的,而且这种主体性理论一旦运用到哲学以外的人文学科中,更会导致以之为基础的理论的抽象化。转换主体性的解释模式,探讨符合马克思哲学本性的主体性理论仍然是当前有待完成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