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一些群众"大闹管大事,小闹管小事,不闹不管事"的心理误区,凤落滩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展的"交心日"活动,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对境内连续四年生产经营状况不良,陷于亏损状态的鹏达鑫泰服装厂实行向社会公开招标重组。 鹏达鑫泰服装厂始建于1999年,这个企业原来的生产经营状况不好,长期陷于亏损困境,企业在连年亏损的情  相似文献   
13.
英国传教士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1829—1890)1877年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系列文章《印度原流备考》和《印度书籍》,介绍了吠陀时代以来的主要印度教经典。其中一些文本属于首次汉译。韦廉臣集中译述印度教知识,是英国的印度学后来居上的反映,同时也是传教策略使然,他试图通过增广中国读者的见闻以促进传教事业。韦廉臣的汉译体现出他对不同历史时期印度文化的态度,他肯定古老的吠陀文明,否定印度尚存的、活着的信仰。这种厚古薄今的历史态度反映了19世纪之后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典型立场,是东方主义方法论的必然结果。韦廉臣以基督教的世界观解释印度经典,认为上帝创世是世界的开始,将印度历史及信仰的源头都附会到圣经之中。他对世界同源的解释强调了圣经知识的重要地位,以及用基督教框架阐释、评价其他宗教的思维模式。同时,韦廉臣还引用了大量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文学的术语阐释印度教经典,以使中国读者更易接受。韦廉臣通过构建基督教—印度教、中国—印度的对比框架,对印度古代文明进行了符合西方观念的阐释。然而,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来看,他的印度教经典汉译补充了传统的佛教翻译,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