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社会阶层作为一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浪潮中形成和发展壮大的社会群体。近年来,学术界在新社会阶层身份属性的划分、“政治参与度”以及“政治参与方式”等问题上陷入了理论困境,为此,需要我们从党的共同富裕政策、动态发展过程以及整体的、生态联动的角度来有效化解研究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82.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中始终围绕着的核心命题。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为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解放,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阶级立场、理论动因及其运思路径存在针锋相对的差异性。在历史观领域,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惯有的思辨的阐释范式具有不相容的内在矛盾性。以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三重人学维度为出发点,可以明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下简称《形态》)以资本逻辑、统治阶级的私欲动机、历史社会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为切入点,从而展开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本质的全面批判,有助于更有效地把握唯物史观的实践价值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3.
新社会阶层作为一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浪潮中形成和发展壮大的社会群体;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主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在新社会阶层的成分构成及其政治需求、政治属性及其政治资源以及新社会阶层对统战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影响等问题上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4.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不仅需要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与理想目标、理论诉求与文化政治、实践本质与模式特征,而且还需要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85.
党内民主不仅是促进党的理论创新及其有效实现的根本前提,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实现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发挥党内民主对党的理论创新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坚持以先进的理论指导党内民主建设,以完善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模式的内在规律及机制的深刻揭示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抽象;其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问题,而这种"结合"所形成的专布性取向与泛布性支持之间的关系问题则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7.
市民社会的理性化制度诉求是形成现代生态危机的制度性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批判现代市民社会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正义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市民社会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形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8.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转向就是一个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不是一个割断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之中,党的领导集体逐步形成了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而顺利解决了"回到马克思"、"如何回到马克思"、"回到哪个马克思"以及"让马克思走入当代"之间的困惑,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0.
“生存论转向”、“社会有机体转向”及“世界历史转向”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体论基础,而“生存论原则”、“系统整合原则”及“差异性发展原则”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这一建构原则在实质上就是生态和谐化与和谐生态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