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7篇
法律   10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3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专题四:犯罪生物学的研究路径与方法皮艺军:犯罪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三个:一是还原比较法,根据研究目的,有不同的还原比较路径;二是在犯罪本源的研究中采用追溯法(或称回溯法),追溯到似人非人的原初状态或是自然状态之中,从现代人回溯到原始人类的生活状态之中,将原始人类的行为与现代人类的行为加以比较;三是相似行为法,或是金字塔分析法,将具有相同或是相  相似文献   
32.
本篇并不像为犯罪学茶楼专供的寄语,仅仅是本人自说自话的一篇短文。  相似文献   
33.
敌意作为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不是对事件作政治上的定性,只是指事件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将“社会敌意”这一概念作为观察警察与冲突事件的一个新视角,同时把它看作是一个中介变量,即社会敌意的存在方式、表现方式、发生机制以及严重程度都会对警察干预冲突事件发生重要影响。社会敌意是双向度的,可以对冲突的双方造成负面影响和侵犯后果。在冲突干预过程中,警察的角色扮演与社会敌意是在互动中完成的。对社会敌意发生过程中的诸种特性的认识是正确应对冲突事件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4.
当孩子为了哥们儿义气举刀扎向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当孩子为了几块钱把一个同学打伤的时候;当有人落水,急需他人救助的时候;当出现火灾险情需要见义勇为的时候;当自行车被抢走的孩子跟在坏人后面穷追不舍的时候,我们能够把所有这些情境中的对策,向孩子们讲述清楚吗?在青少年犯罪和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教育中,我们似乎需要教给孩子们许许多多理念、技巧。可是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做出最恰当的判断吗?反过来说,到底让他们如何在我们教给他们形形色色的方法中,找到最适合的应对方式呢?况且,每个孩子自身的情况和他们所遇到的情况千…  相似文献   
35.
这次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中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好地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合理借鉴国外司法实践的有益成果。要坚持循序渐进,保证各项改革工作的稳妥进行。  相似文献   
36.
一、少年犯罪生物学研究的缺位 少年犯罪的生物学因素,始终吸引着学者们的目光。但是与一般罪因论的研究成果相比,少年犯罪在生物因素方面并没有更为突出的贡献。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和阿德勒的一般压力理论都是少年罪因论的著名成果,但基本没有涉及生物学原理,大都满足于对于未成年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分析。对这种状况,笔者一直心存遗憾。  相似文献   
37.
正2016年6月19日,利用亚洲犯罪学学会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年会的间隙,本期主持人对国际知名犯罪学家、前台北大学校长侯崇文先生进行了专访,并由侯崇文先生审稿,特刊发以飨读者。大学攻读社会学社会中人启蒙书赴美留学读硕士导师引路犯罪学主持人(以下简称"问"):尊敬的侯崇文教授,您好!2004年我们在北京工业大学筹办了首届海峡两岸犯罪问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与您相  相似文献   
38.
在社会治安管控工程之中倡导"大融合"的思想,主要是指观念契合、资源整合和功能组合这三个方面的"融合"。政府及公安机关通过建立治安管控的理念更新、功能重组和目标管理等创新机制,全力促进社会资源的融会贯通,并共同整合于同一个调控体系之中,消解以"三仇"(仇官、仇警、仇富)为代表的社会敌意和社会疏离,在实现治安状况大幅度好转的同时,实现官民融合、警民融合、阶层融合、民族融合、社会融合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9.
以少年司法改革推进社区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区矫正的起步是对现代司法程序改革、刑罚轻刑化、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和少年司法制度等多方面的重大挑战。中国的社区矫正要向前推进,应当以少年司法改革为先导。社区矫正的功能评估应以观护措施为主,以矫正措施为辅,对少年违法行为的处遇原则应依据少年犯罪的原因,而不是依据少年犯罪的危害结果,对少年犯罪人的司法保护的核心是要保障他们社会化过程的连续性。社区矫正不仅要注意个别化处遏的体现,还要注意矫正范围和功能的泛化。  相似文献   
40.
中国少年司法制度建构的本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状况不能成为评价少年司法制度成败的惟一标准。同其他社会矛盾一样,青少年犯罪是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而它的出现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中国青少年司法制度架构应当有自己的本土特征。少年司法的目标是保护而不是惩治。因此,少年司法的一体化,由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少年司法不可能通过立法来开展,而只能首先通过局部的、分散的、正式与非正式、官方与非官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泛和长期的司法探索,向建立少年司法制度的目标进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