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4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48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5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84篇
法律   748篇
中国共产党   323篇
中国政治   574篇
政治理论   158篇
综合类   35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85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74篇
  1979年   34篇
  1964年   21篇
  1962年   16篇
  1961年   13篇
  1959年   15篇
  1957年   15篇
  1956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31.
本文选自美国《每月评论》2011年第9期(总第62卷)。作者萨米尔·阿明系著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长期准备期、短暂成熟期和漫长衰落期,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长期衰落的开始。作者还论述了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32.
美国利维经济研究所的《公共政策简论》2010年第116期刊登了简·克莱格尔题为《关于全球失衡和国际储备货币的替代性观点》的文章,认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无法由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而资本可自由流动恶化了这一问题。如果单纯地让剩余国货币升值或者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都  相似文献   
133.
首先,我想感谢会议的组织者和上合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先生.能够受邀在上合组织成立10周年的前夜,参与到此次在上合组织的发源地——上海举行的代表论坛中,我感到十分荣幸.  相似文献   
134.
苏联解体的轻率和突然令人震惊,但官方的苏联历史是神化的.并非国有制过度这种所谓的恶疾导致了苏维埃体制的崩溃.苏联经济落后及其被军备竞赛所耗尽只是意识形态的神话.石油价格波动同样未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相当长时期内的危机,不是从苏联延续下来,而是在拆解苏联时形成的.只有极少数公民有意识地否定苏维埃制度的主要基础.厘清苏联解体的原因,需要我们应打破教条和陈词滥调以及意识形态语言的藩篱.应区分苏维埃构想和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苏维埃制度.苏维埃构想并没有消灭自己,也没有退化或自我毁灭,而只是在成长中出现了疾病,其一系列制度无法适应苏联社会和苏联人发展的新形势.苏联体系的主要特点,或者说斯大林主义,是在 1905-1917年革命、内战、20 世纪 20 年代的新经济政策、30 年代的集体化和工业化、卫国战争期间形成的.当时的环境导致苏共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选择的范围很小,只能基于现实的威胁、资源潜力和历史上造就的具有惯性的文化环境.二战结束后,苏联的领导层未能妥善解决摆脱"斯大林主义",摆脱动员发展状态这样的复杂问题,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并由于冷战而深化其严重性.苏联既是被冷战的对手所扼杀,更死于自己的双手.苏联合法性的危机酝酿了 30年才成熟.苏维埃制度早期的合法性源自对群众对社会苦难的记忆.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至 20世纪 60-70年代,苏联社会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但城市化给对苏维埃的不满制造了客观的前提条件.一种隐性的危险日益增大,即以前的苏维埃制度的思想基础迅速急剧地衰弱乃至消失.苏联短期内有两代感觉自己毫无生活保障的年轻人被改革、公开性、集会以及文化多元论弄得神魂颠倒.精英阶层的反苏部分的行动利用了这种世界观危机并使之加剧.而新一代领导人既无法迅速揭示也无法预防社会上已经出现的矛盾,而且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成熟的问题.党的高层与苏联社会现实的脱离令人震惊,他们自以为掌控着国内进程,但实际上底层的干部掌握着形势.这使得戈尔巴乔夫日益激进的改革导致雪崩式的后果.从这一意义上讲,苏联的解体是文明和世界观危机的结果.其实质在于,苏联社会与国家没能胜任在代际更替的过程中更新社会制度合法性手段的任务;无法保障文化历史类型嬗变的延续性,这种递嬗发生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并和整个社会走出20世纪20至50年代的动员型发展状态的危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5.
人们普遍认为,公共行政综合吸收了来自管理、政治/政策和法律的观点。然而,法律的观点并不被当代公共行政文献所重视,也被很多公认权威的美国公共行政硕士课程所忽视。行政法是规范公共行政决策和行为的法律体系,成熟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在行政法的框架下并按照行政法的要求从事管理活动。本文阐释了行政法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用实例说明了美国行政法折射出的价值取向。本文的关注点在于规章制定、行政判定、行政执法、透明性以及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等五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6.
137.
本文对中东欧国家自1989年以来发生的后社会主义制度转型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阐释,考察了其历史特性,批驳了该地区已经在制度上成为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的论点,而认为中东欧国家在转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章强调,后社会主义市场转型进程不会呈直线型发展.在现实社会主义经济体的市场改革与后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只有在更加精确地确定目标,同时不是将制度转型当作是自我实现的目标的前提下,不同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才会取得更好的转型绩效,否则会朝相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8.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过去、现在及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现状 继俄格冲突以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戈尔巴乔夫时期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糟糕.  相似文献   
139.
近年来,中亚地缘政治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传统地缘关系被打破,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中国、俄罗斯由于自身实力的变化,以及各自在中亚目标存在异同,双方在中亚形成既融合又竞争的态势,而作为中俄在中亚共同的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同样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前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确定因素的增加,中亚可能成为更复杂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0.
二月革命是俄国民主发展的历史分界线.但半年之后,就发生了十月革命,民主体系瓦解,20世纪俄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就此根本改变.俄国第一个共和体制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等级社会、资格选举体系和群众政党缺失的条件下,建立经典议会制的思想却在革命领导人的意识中占居统治地位.二月革命虽然没有完成,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由它宣告的自由主义改革纲领在后苏联时期开始得到实施.二月民主体系破产的经验,对20世纪末宪法危机的解决也产生了影响.在廓清会导致民主改革间断的社会因素时,重要的是要及时地用详细制订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与这些因素相抗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