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4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肖贵清 《前线》2022,(4):38-41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关于历史问题的政治决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第一个历史决议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贡献,初步勾勒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轮廓,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路线,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正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新时代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促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鲜活经验和  相似文献   
23.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应当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及意义,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包括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  相似文献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三者相互关联,具有内在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价值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内核。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25.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民族文明如何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两个结合”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新时代实现“两个结合”,应当坚定文化自信的正确立场、秉持开放包容的基本态度、坚持守正创新的科学方法。在筑牢道路根基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打开创新空间中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26.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引领。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底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坚持人民至上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2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在具体实践中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8.
在国外学者关于当代中国的研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性质、特色、优势与缺陷、发展前景等问题。分析和研究国外学者的观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国际视野,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9.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赶考"以来,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合格的"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赶考"初心。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应该铭记"赶考"初心,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赶考"的经验,继续新的"赶考"征程,在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新的"赶考"的起点,戒骄戒躁、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30.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潜心研究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他科学构建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提出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对执政党建设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执政思想.毛泽东这一时期的许多理论观点被<共同纲领>所吸收,对新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