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197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212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过动物试验,用荧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检材中氰化物浓度,研究了氰化物浓度与保存时间关系。结果表明,染毒血液高体120h内,氰化物浓度呈平缓直线上升;120h至168h之间呈指数下降;染毒肝脏检材在168h内呈直线上升,建立了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有个"叔向贺贫"的故事,在著名的历史散文《国语》中记载颇详.它说的是:晋卿韩宣子认为自己虽然官至高位,却有名无实,与那些富贵荣华的卿大夫相比委实有点寒酸,无颜与他们交往,因而闷闷不乐,常为穷困贫寒犯忧.叔向知道以后,却向韩宣子道贺. 常情总是"恭喜发财",哪有"贺贫"的理呢?韩宣子一时不理解,便问其缘由.叔向联系晋国的兴衰安危史,说明了"贺贫"的理由.他说:当初,晋卿栾武子为官清贫,受人爱戴,因而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使晋国得以安定.后来他的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在民事审判实践中,我们不时遇到一审裁决后双方当事人同时请求上诉的情况.对此,有的一审法院在移送案卷时,通常按照递交上诉状的时间先后,来确定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如一方当事人先交出上诉状,即作为上诉人,于是办案人员便通知也要求上诉的另一方当事人,要他(她)写答辩状.对此,有的当事人提出了异议,办案人员则解释说:"对方先写了上诉状,你就只好写答辩状了,其实,上诉和答辩也差不多,再说,到了二  相似文献   
15.
凭政绩用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这涉及到一个如何科学评价"官员"政绩的问题.战国时,被任命为邺令的西门豹,严厉整治巫婆三老,使百姓免受"河伯娶妻"之苦,同时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且"不苟取于民".  相似文献   
16.
17.
18.
牵挂的美丽     
那天刚上班,有个电话找我。对方的声音有些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是谁,而他坚持让我猜猜。听到我尴尬的支吾声,他扑哧一下笑了,接着说了一句我们之间常说的口头禅,我恍然大悟,记忆的屏幕上立即显现出一张挂着淡淡笑容的面孔,他是我的大学好友辉儿,离校后一直没有联系上。他在电话里反复诉说这几年来一直在打听我的消息,直到今天偶然地获知了我的工作单位……放下电话,我心里突然涌起一种极少有过的感动。滚滚红尘中,人们的情感逐渐被物化,变得愈来愈冷漠,友谊也成了一张贴在商品包装外面的时髦标签。而我竟被这样一个地乡的朋反…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证据保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阐述网络证据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由于网络证据的特性而在其保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有利于证据保全申请人的角度提出了对网络证据保全的一些建议,以期能使证据得到有效的公证,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打击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夏草  刘佳 《检察风云》2013,(20):40-42
历史是一支大笔,任何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都逃不开历史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郑老师少年时的经历造就了他今天的思想和学识。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老师爽朗的声音、渊博的学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