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第二次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型:第一次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发展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发展;第二次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政治发展。两次转型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衔接的。但是,第二次转型较之于第一次转型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治体制创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代化的中期,往往也是一个国家的矛盾多发阶段.为了消融矛盾和避免体制的衰败,要求以创新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而基于对人的理性的辩证分析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在动力,政治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法治国家的政治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党在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上实现了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历史性转变.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这种转变既是对以往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世纪中国政治发展路径的基本规定,必将给新世纪中国政治发展以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战略转变的政治学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发展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认识;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明确了党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接通了法学与政治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警惕特权现象的蔓延和制度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权现象是一种反社会、反权利、反法治、反制度的政治现象.在当下的中国,虽然不存在制度化的特权现象,但却出现了制度化的趋势,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特权现象主要表现为权力的垄断性和扩张性、权利的特殊化和等级化、职务的终身制和世袭制.特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仅助长权力崇拜、危害社会公正,而且破坏社会信任、加剧制度惰性.特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直接原因是对公共财产之非公共支配和对公共权力之非公共运用.遏制和清除特权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期,《人民论坛》和《探索与争鸣》先后开设专栏探讨特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于什么是特权,无论理论界还是民间社会都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甚至是在澄清误区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误区。因此,有必要将理论的纵深度与实践的广涵度相结合以阐明特权的准确涵义,进而澄清在特权问题上的认识误区,为有效地反对和防治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精髓一样,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也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精髓。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精神实质,才算掌握了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真谛。而要完整准确地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精神实质,首先有必要对“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形成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一、从“无产阶级专政”到“工农民主专政”在中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据现有资料,最早使用“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在法国写给毛泽东的信中就将阶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概括来讲,这种变化呈现出如下几个基本趋势:其一,主导政治价值不变而主流政治价值不断变化;其二,从一元导向向一元导向与多元共存互动变化;其三,从整体本位向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交叉融合变化;其四,从理想取向向理想取向与世俗取向共存互补变化;其五,从精神取向向精神取向与物质取向并重互赢变化。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并非纯粹的,而是杂糅的;并非径情直遂的,而是曲径通幽的。这种变迁的趋势是潜在的,但却是不可移易的。其中既不乏人类社会政治价值变迁的通理,同时又展示出诸多中国政治变迁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客观上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承认民主政治建设成本的客观存在,是探讨怎样才能将民主政治这一伟大政治工程建设好的基本前提。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历史时期,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中的成本状况,也要理性思考如何控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本和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绩效。在现有的政治制度框架下,将民主技术与民主政治建设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不断改革创新中的先进民主技术来控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本,从而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绩效,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虞崇胜 《人大研究》2009,(10):14-18
在以往列宁的政治思想研究中,人们往往以列宁曾经充分肯定过巴黎公社原则,而认为他是否定代议制而主张直接民主的。其实,列宁从来都没有笼统地否定共和制、代议制,而是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给予共和制、代议制以十分精当、公正的评价。正确地解读和理解列宁的代议制理论,对于加强和完善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善治的理论基础上,基于政治安全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治理主体创新——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在治理机制中,由于政府、社会组织和志愿部门等主体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网络,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也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其主要是通过合作、协商等方式来实现管理目标。(2)治理理念创新——从舆论管制向舆情引导转变。首先,鼓励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