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讴歌 《南风窗》2008,(6):95-95
2月份去美国出差,转机去纽约时,在机场买了一期《纽约客》。首先翻到一篇文章,介绍了蔡国强在纽约的作品展,这位旅美艺术家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展览。题为《我想要相信》。然后读到一篇关于"碳排放"的文章,说人们谈论碳排放,似乎"道德"成分要大过"科学"。到了纽约的那个周末,是大家都在谈论但又难比往年兴奋的奥斯卡奖。我注意到,《SICKO》(精神病人)也被提名最佳纪录片,不过最后没有获奖。这个结果,对我而言,并不  相似文献   
12.
讴歌 《南风窗》2007,(21):95-95
我毕业时,被认为是一个念了太多书的博士,到社会上刚一探头,关于博士的妖魔化说法便迎面而来,最狠的一种是"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博士"。至于"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学位越高,情商越低",只是家常便饭。其实它们说的是一个意思:念了太多书上的知识,最后在实际生活里变得无用,而现实不是按书本来演的,它们是两出戏。在医学这行就是:一主任医师对一刚毕业的医学博士说:你难道以为病人都是照着书本写的那样生病吗?  相似文献   
13.
被吃喝左右     
讴歌 《南风窗》2008,(21):95-95
上高中时,从一本类似《青年文摘》的杂志上,我开始读一位哲学学者的小文,如醍醐灌顶。其文常每段以数字起头,句子比我们流行的散文诗要飘渺深奥,思考"我是谁"以及"精神家园在何处"之类的事,一句句电中我青春期的神经。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4.
讴歌 《南风窗》2007,(23):99-99
当我出入国外一间医学实验室的时候,我的同龄人已有不少过起了国内的写字楼生活。确切地说,他们穿过那些层高显赫的写字楼大堂,进入摩肩接踵的电梯,走向属于自己的格子间,那里的面积常  相似文献   
15.
讴歌 《南风窗》2008,(4):95-95
"周围几乎没有一个和我相同肤色的人。我的同乡们、同事们在这个城市心脏之外的某根动脉里,快乐地呼吸着氧气。那里房子整齐,草坪碧绿,道路笔直,限速45英里。而这个叫做DOWNTOWN的地方,道路狭窄,黑人极多,看上去繁华,又在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