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发展总是立足于世界历史舞台,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引领时代和世界发展潮流,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发展又总是立足于民族舞台,继承各民族优秀历史思想文化资源,破解民族发展难题,形成民族化的社会主义,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特色。我们只有在世界性与民族性双重向度的统一下,从纵向"历史"与横向"世界"两个层面的结合中,才能展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完整图景,凸显其内在逻辑和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对改革发展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大量民生问题的存在,会对改革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民生问题的倒逼,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积极力量。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下,正确发挥民生问题倒逼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民生问题的制度化解决,有利于提高社会公正程度;民生问题的恶化升级,可以为新的阶层和利益结构的形成提供契机;民生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能够促进相关制度的创新与发展。然而,不是所有的民生问题都能推动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民生问题倒逼改革发展的积极功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民生问题的相关方需要保持理性认知状态;绝大多数民众对未来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执政党和政府需要在适当时机制定并实施反映民意和时代潮流的民生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贺方彬 《前沿》2010,(22):8-12
后危机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两个基本的表象性特征,它既是一个危机得以缓和与不稳定、不确定相互混杂的时代,又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的时代眼光,正确地剖析了后危机时代的时代特质,科学、全面地把握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危"与"机",并以果敢的改革精神积极的化"危"为"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阈、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贺方彬 《求实》2014,(3):35-38
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来剖析民生、改善民生,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理论视界,更能准确透视民生的本质,建构改善民生的整体范式,把握改善民生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凸显民生对于人的发展进步的深层价值意蕴。民生的本质和深层价值意蕴在于:民生是人的生活、生计、生存与发展,与人的需要密切关联,其本质是人的直接的、现实的生活需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表征为人们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民生需要作为一种观念驱动力,是促进人与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因,对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奋斗终生的目标。民生问题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大问题,就业与养老领域是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为系统解决就业难题、破解养老困境,首先要明晰就业与养老两大民生领域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采取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作用明显的综合性措施,实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着力破解民生难题。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在阐释和解答新时代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当今世界整体特征、当今时代发展大势、当今世界面临的共性问题的认识与解答。这一思想倡导尊重和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主张文明是平等的、独特的,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发展大势,指出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鲜明特质,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相互激荡,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各国在发展中对人和生态的高度重视,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特征;阐明了在全球化语境下,各国之间利益交融、安全相依,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据此积极倡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新构筑中国与世界的密切关联;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平、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及要求,进一步夯实了科学发展的理论根基。以上这些新认识、新判断、新理念、新战略,具有广阔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视野和世界眼光,不仅全面提升了我们党的认识视野和思想观念,而且具有了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和意识形态藩篱的认识价值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后危机时代语境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更能透视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深层价值和意义。后危机时代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表征为: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阈,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后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紧跟时代的潮流,但绝不迷失自己的方向;善于实现理论创新,但绝不动摇思想理论根基;积极借鉴和总结别国的经验教训,但绝不简单照搬模仿。其全球化意义在于:既保持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精髓,又保持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后危机时代语境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性。这两方面的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逐渐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民生观主要表征在对社会主义民生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社会主义民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它的基本内涵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小康和富裕问题,它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它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它既是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又是检验社会主义各项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对于怎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中国共产党人着重强调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民生之基,改革是基本动力,科学处理关涉民生的各种重要关系是重要路径,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是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