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9 毫秒
2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的基本内容是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它是对美国的"华盛顿共识"方案和欧洲的"区域一体化"方案的超越,是东方智慧对全球治理的创造性贡献,是东方智慧中的整体论、平衡论、中道论的创新性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伟大的世界意义,它将指导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2.
美国大选与美国政治的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的美国大选以民主党大获全胜结束,奥巴马作为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当选总统,实现了美国政治地图的重新勾划,从选战期间两党围绕政治议题的辩论、选战营销、筹款竞争的考察中,不难看出美国政治呈现为一种新中间路线的走向,红蓝融合的紫色政治特征日益明显。受此影响,美国的中国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中美关系的大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动荡。  相似文献   
23.
章伟  赵可金 《国际观察》2002,(3):22-27,64
全球化是近些年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对于全球化的本体认识依然十分模糊.笔者认为对于全球化的认识必须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界定,从本体论视角来看,全球化就是资本的全球化;从认识论来看,全球化就是人们对资本全球化过程的经济、政治和文明等不同认知维度的结果.全球化的发展在政治上具有多方面的后果,它对于民族国家的概念图式、国家的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的体系和过程都形成极大的挑战,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政治化了.  相似文献   
24.
国会游说是美国的一个普遍政治现象,它之所以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完政民主体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美国宪法、有限政府、分权制衡、联邦制度以及司法中立等体制设计,都为游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美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把握美国国会游说的运作空间,了解国会游说对美国政治体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国领导人也越来越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内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国外强调做一个负责任、敢担当的国家.从理论上来说,权威是大国外交的本质和核心,与普通的国家相比,大国就意味着不仅有实力,更要有权威,在外交上得到其他国家和民众的尊重和支持.中国是一个有着大国外交基因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沉淀了大国心态,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大国外交权威基础.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国外交的权威基础遭到严重侵蚀,缺乏必要的国力支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重塑大国外交权威基础上走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如何成为一个有权威的大国,实现大国外交权威基础的再造,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6.
赵可金 《前线》2013,(6):46-48
在确定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必须首先将中国置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去认识,确定符合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的恰当外交战略。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外交战略做出了系统深入的思考,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期中国外交规划了路线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7.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从这一战略部署出发,调整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事实上,之所以强调双循环,本质上还是一个外部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化解中国经济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目前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任务.基于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理论分析的基础,通过考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外部性的新现实和新挑战,文章认为,只有推动中国经济外交实现从"单循环"到"双循环"的转型,才能实现中国"双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在国际舞台表现出令人侧目的低调,"倾听"被许多媒体看做是奥巴马外交新政的代名词。然而,自3月下旬以来,奥巴马政府似乎重新拾起美国昔日的强硬姿态。  相似文献   
29.
北非阿拉伯国家的非洲混乱化、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土耳其化以及世俗国家的欧美化将把阿拉伯世界一分为三,阿拉伯国家在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30.
议会外交的未来趋势 相对其他外交形式,议会外交有着自身鲜明的风格和特征,具有灵活性、广泛性、全面性、延续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推崇。议会外交是一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从事政府外交无法或者不便于开展的一些外交活动,可以为政府外交带来必需的议会支持,同时也可以广交朋友,在政权经常更迭的背景下构筑两国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