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赵可金 《当代世界》2012,(10):44-48
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经济增长、能源需求、海上权益、海外利益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地缘空间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制约,谋求中国和平发展所需要的地缘空间日益成为中国战略日程中的首要课题。与此同时,中国迅速崛起的震荡效应,  相似文献   
42.
美国军工集团在美国政治特别是对华政策制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冷战结束以来 ,在鼓吹“中国威胁”、游说国会武力助台 ,以及向美国政府兜售反扩散“双重标准”等方面 ,都直接影响着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43.
正与以往"中国威胁论"充斥了意识形态的"傲慢与偏见"不同,新一轮"中国威胁论"重点在于强调中国有了与西方世界相比肩的实力,而且此种实力代表着与西方世界存在显著差异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他们所担心的"中国威胁"不再是出于防范,而是基于战略角逐的实力博弈,更多担心中国可能会抢夺他们的"既得利益"。尤其令西方担心的是,中国可能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有可能构建"另一个世界",这是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44.
作为国内民意代表机构,议会是近代政治的产物,不论是严肃的学术著作或流行的大众媒体,大凡谈到议会在制定公共政策时的种种辩论,往往将议会看做是国内政治发展的风向标,其议事场内的不少话题都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世人广泛的注视;而一旦涉及外交事务,议会所扮演的角色又几乎千篇一律地被描绘成无足轻重的"沉默羔羊"。在他们看来,议会在外交领域根本不在最核心圈内,  相似文献   
45.
2006年1月18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发表题为“转型外交”的重要演讲。赖斯在讲话中说,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疾病、贩卖人口和毒品等全球性威胁的出现,美国需要采取新型外交战略,即转型外交。所谓转型外交,就是美国要和位于世界各地的伙伴国一起努力,“支持每个国家、每种文化中民主运动和民主机制的发展,最终实现结束世界上的暴政的目标”。其实这所谓的“转型外交”还是美国对别国软硬兼施的惯用手法。从赖斯的讲话内容来看,美国外交的根本意图是要力图破除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46.
世界反美主义及其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差,世界各国害怕和厌恶美国对外政策的情绪明显加强。为此,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已经步入反美主义时代,如何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反美主义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一大难题。本文在词源考察和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反美主义的确切含义和判断标准,认为当今世界并没有步入反美主义时代。对反美主义的历史考察表明,反美主义在本质上不过是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并非反对美国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反美主义与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趋势、美国的普遍主义政治理念以及霸权主义的外交混合在一起。因此,决定反美主义走向的关键是美国自身,只要美国不改变其政治理念和霸权作风,反美主义今后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47.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向来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恪守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的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即所谓的“三不政策”;另一句话是严格遵守《与台湾关系法》,反对海峡两岸任何一方单独改变现状。小布什政府上台以后,继续反对中国大陆对台动武,但也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奉行两岸“平衡政策”。布什政府多次强调,台海两岸必须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也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按照美国政府的设想,台湾问题应该保持“不统、…  相似文献   
48.
多边主义在中国外交的兴起建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中国的外交更强调双边主义,注重通过外交谈判和交往的手段实现国家利益。即使是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内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国也一直坚持奉行双边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49.
马英九和萧万长搭档的国民党以超出200多万张选票的悬殊差距击败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和苏贞昌搭档的竞选组合,8年以来屡战屡败的国民党终于战胜了民进党,重新回到政治舞台的中心地带,实现了岛内政治的第二次政党轮替,令海峡两岸绷紧的神经得以缓  相似文献   
50.
赵可金 《外交评论》2006,7(6):69-77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界限日益模糊,对现代国家制度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作为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外交制度的转型在所难免。通过考察全球化特别是全球公民社会发展对现代外交制度的影响,可以把握现代外交制度转型的方向。本文在考察外交制度的概念、现代外交制度的形态以及全球化对现代外交制度影响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新民主外交将是现代外交制度转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