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8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350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刑法第224条将合同诈骗的犯罪行为独立化为合同诈骗罪,以强化对此类严重干扰经济秩序和破坏经济有序发展环境犯罪行为的刑罚惩治力度.为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界定合同诈骗罪与正常合同纠纷的界限,新刑法在法条用语上将合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定格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关于合同诈骗罪此一犯罪目的的客观表现及其分析认定,目前在理论界甚少研讨,作者试对此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2.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经济犯罪成为妨害世界各国经济秩序的一大毒瘤。不仅各国立法和司法部门十分重视有关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各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特别是刑法学家,也极其关注经济犯罪的研究。从80年代后期始,为了给国家打击与防范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与司法提供理论指导,我国刑法学界加大了对经济犯罪的研究力度,一批有关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的著作相继问世。1997年,我国立法机关对1979年刑法中有关经济犯罪与刑罚的内容进行了重要修订,这又为我国刑法学者深入开展经济犯罪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而由我国著名刑法…  相似文献   
33.
海峡两岸反恐立法之比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危害面前,我国海峡两岸均加快了反恐法治建设的步伐,力求为反恐怖斗争提供更完备、更具针对性的立法保障,但两岸反恐立法都存在着一些困惑和滞后,且对反恐问题的看法亦不尽相同。通过对两岸反恐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的比较与分析,客观评价两岸反恐立法的优弊之处,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借鉴,有助于推动两岸反恐立法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4.
禁止对未成年人判处死刑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所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即开始了确立这一原则的努力,但直到1997年刑法典才实现了与这一原则的"无缝衔接"。考察未成年人不判死刑原则在中国确立的历程,至少有三点启示:第一,尽管艰难,但彻底废除死刑在中国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二,从犯罪主体(强调其社会弱势群体特征)的角度废除死刑要比从罪行性质的角度入手,更具可行性,也更为平等和较少带来负面影响;第三,青年,尤其是年轻青年与未成年人有着诸多类似之处,可以而且应当首先将未成年人不判死刑规则延伸于这一群体,这也是避免误判不满18岁未成年人死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5.
中国现阶段死刑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我国的死刑制度急需改革二、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难点三、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对策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围绕死刑制度,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国的死刑制度急需进行改革;第二个问题,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难点;第三个问题,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对策。一、我国的死刑制度急需改革当今我国的死刑制度急需进行改革是个重要的热点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首先,从国际社会来看,限制和废止死刑已成趋势。在人类有了阶级、有了法律、有了国家后,死刑长期处于耀眼的地位,只有在近几百年才对死刑的存在合理…  相似文献   
36.
法学杂志编辑部: 安乐死一般是指在患者身患绝症、痛苦不堪的情况下,以不违背患者的意愿为前提,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和帮助,用仁慈的方法提前结束其生命的一种行为。能否承认安乐死为合法行为?这是困扰现代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37.
中国文化模式属于机体宇宙论,与"天人合一"的自本体观和直觉体悟的认识论相关联;西方文化模式属于机械宇宙论,与"征服自然"的他本体观和逻辑分析的认识论相关联。中国的犯罪构成是机体的犯罪构成,即个要件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协调一致、不可分割、相互制约、"荣辱"与共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38.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一 )未成年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对未成年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 ,是指人民法院对未成年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它是刑法基本原则在刑罚适用中的具体化 ,对人民法院的量刑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概括起来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从宽处罚原则。在我国 50年代的一些司法解释、历次刑法草案以及 1979年刑法典中 ,都载有对未成年人犯罪可以或者应当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典第 17条第 3款明确规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  相似文献   
39.
反腐败是各国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潮流与共识。我国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但我国的反腐败工作任重道远,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在当前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领域,高官腐败犯罪、腐败犯罪的刑事推定、腐败犯罪的异地审判、性贿赂应否犯罪化、腐败犯罪人员的境外追逃和腐败犯罪外移资产的追回等重大现实刑事法治问题值得特别关注,对其深入研究和正确解决可以成为促成反腐败刑事法治进步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40.
在认定集资诈骗罪时,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该强调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避免客观的依结果归罪;对诈骗行为的认定,应该关注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与被害人的被骗行为间的互动。就本文述及的两个典型案件而言,不宜认定吴英构成集资诈骗罪,可考虑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吴英定罪;因涉案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备受质疑,无法认定曾成杰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还是集资诈骗罪。在集资诈骗罪的死刑适用时,既要避免唯数额论的倾向,又要充分考虑被害人过错和舆情民意对量刑所起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尽量严格限制死刑适用,以尽快推动立法上废止集资诈骗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