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中国政治   29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耕耘春天     
那是1986年的腊月三十,从事公安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我,被安排同几位队友一起在刑警队值班。隔窗远眺,昨夜的几片残雪仍被抹在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灰屋顶上;檐下的腊肉已风干,院里的咸鱼正晾晒,饺子的嘴紧抿着,汤圆的肚子已鼓胀;几只冬鸟晶亮着不怕冷的眼睛,在参差的枝杈间相拥着;孩子们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红了奶奶剪出的窗花,驱避了那个叫“年”的“鬼”;大胡子刑警队长窗前那一剪寒梅,分明是在雪的鼓励下,勇敢地绽放了。其实我们都有家,已婚的有妻室,未婚的有父母、兄妹甚至恋人,谁不渴望与家人团聚,在天伦之乐中共…  相似文献   
22.
前阵子报纸上对假警现象进行了多次披露。我突然就想起了20多年前自己被警察误认为是“假警”的事儿。1983年夏天,高中毕业的我考入警校,成为一名预备警官。同年秋天,一身蓝装的制服发下来,使我激动不已,到处找镜子照,臭美得无法形容。如今已成为一名半老警察的我早已不喜欢天天一身制服,而在当时,我们除了睡觉时间,谁不是制服刻刻不离身呢?第二年寒假,我穿这一身制服到冀中的姥姥家过年时,满村地转悠,俨然一副衣锦还乡的派头。童年的小伙伴们跟着我溜达,生发出羡慕的眼光,赞叹的询问。当时我没戴帽子,但领子上的一副红领章,使他们猜测我是…  相似文献   
23.
犯罪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各种消极因素在社会治安上的综合反映。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较严重的腐败现象同样与刑事犯罪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特别是对复杂的犯罪心理形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表现在:  相似文献   
24.
赵立源 《人民公安》2006,(20):30-33
大盗疯狂,如吸毒上瘾一般吴志强是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润州分局鹤林派出所分管侦查破案的副所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辖区连续发生的几起盗窃汽车案令他十分烦心。为了破案,他委实动了不少的脑筋,可最终却一无所获。但他深知,破案是需要“火候”的。今年3月2日,这“火候”终于出现  相似文献   
25.
早点回家     
那个夜晚,女儿的头跌破了,流了好多的血。不是她不小心,她是为了打电话到公安寻呼台,给有家不能归的我发送一个“早点回家”的信息。妻几天前就出差去了安徽,我年迈且多病的父母带着她。在那个墨般黑静的夜晚,我为了一篇报告文学的写作,正和几位刑警在市郊的一座野山脚下,伏击着已多次光临的劫匪。初冬的夜风漫过阵阵凉意,没有月,有限的星光下是山树怪怪的舞姿,无声的山石参差着黛色的剪影,偶有一只夜鸟从枯草丛中飞起,在夜空划出膘脆的弧线。我们不能出声,此刻任何细微的响动都会导致前功尽弃CI将近晚上10』点,设定在震动…  相似文献   
26.
心中有泪     
2005年11月22日上午,在江苏省镇江 市一个礼堂里,李秀萍用极为平实的语言,讲 述着缉毒英雄吴光林的故事。她,是吴光林的 妻子。 座无虚席的礼堂内,800名观众被她带到 了2004年8月30日澜沧江畔,吴光林在茶 马古道上,与武装毒贩发生枪战的那一刻,定 格在吴光林身中数弹也不肯倒下,倒下更不 肯瞑目的惨烈瞬间……  相似文献   
27.
四十岁说     
不知不觉,40岁就这样未曾约定地到了。匆匆而至的40岁,如一个初秋午后的不速之客,无疑使我感到了心梢上的一丝慌乱,仿佛莫名地丢失了房门钥匙。 以前可不是这样。10岁以前,总是嫌姥姥炕头边的日历太厚,其实是嫌年来得太慢,一年到头,肚子总是饥荒着;20岁以前,总是嫌胡子长得太短太细太软,而到了每日必刮的时候,又嫌它实在是太烦;30岁以前,总是觉得青春每天都在眼前,囊中尽管羞涩,但总会有花不完的时间;30岁以后,时间突然就有了加速  相似文献   
28.
偷瓜     
赵立源 《人民公安》2007,(11):45-45
也正是从这回起,我悬崖勒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很多年以后,我成了一名与劫匪、盗贼不共戴天的警察。红高粱是那样高挑着身材,随风摇曳着;绿苞米是那样的忠诚,哨兵一般呈方阵站立着;花生秧的个头不高,却也能藏进土灰色的野兔。在田野中平坦成一方绿地毯的是瓜田。我如此这般地描抹着华北平原的那份诗意,也只能是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了。当年的我,只是渴望着偷瓜。  相似文献   
29.
1多年前的一个深秋,年长我15岁的三姨来到镇江,独自一人将我带到遥远的北方生活。那时,南京长江大桥还没有建,列车开到江边,先是一节节地拆卸开,再一趟趟地上船过江。旅途,是那么的遥远和寂寞。可我不知遥远,不懂寂寞。我依稀记得,三姨将我搂在怀里,一片片地剥云片糕喂我。她是个心肠极软又非常俭朴的村姑,她是舍不得吃半片云片糕的,只是偶尔用舌尖将手心里的云片糕渣子舔入嘴中。原本二十多个小时的旅程,又加上四个小时的晚点,她愣是未进一口米饭,只是以白开水充饥。直到我长大后她才告诉我,说是一来舍不得花钱,二来怕买饭时人多把我挤丢了…  相似文献   
30.
秋雨     
儿时的伙伴,记得最清楚的莫过于秋雨了。很多年前,我就一直纳闷,他娘咋就那么有本事呢?一年一个地生,一连生了七个,全是小子,简直是下小猪一般。和我同年的秋雨其实不是在秋季的一个雨天生的,而是那年的秋天冀中平原数日无雨,他娘盼雨,给了他个酷似诗人笔名的符号。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那很贫穷的年月里,他们家因为孩子的拖累,更是缺衣少食,一到夏天,弟兄七个齐刷刷地光着腚满村疯跑,惹得村人耻笑。然而,我不笑他家穷,尤其是不笑排行老二的秋雨,他与我是同班同学。我们常常结伴去摸鱼捞虾,采榆树钱,捉知了猴,养蚕宝宝。我清楚地记得,那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