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1.
取舍之间     
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作出取舍的过程。衣食住行、择友择偶、升学就业、理财炒股等都需要我们理性对待、慎重选择。尤其在青年时期,我们面临的选择会更多。学业、职业、爱情、婚姻等在短短的几年里接踵而来,人生中的一些重大选择,有时会让我们惊慌失措,有时会让我们踌躇彷徨,有时让我们左右为难、难以取舍。有哲人言:人生最大的智慧在于取舍之间。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人生的成败和成长轨迹往往取决于人生选择。在青年时期,所作出的选择可能会对我们整个人生道路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在鱼和…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增长,其社会根源在于由于社会制度不公正、社会发展失衡所产生的社会极化。预防和控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社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文化转型的化阻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城乡文化的冲突以及大众传播的“城市中心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文化转型陷入了困境。而废除户籍制度、加速“三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大众传播体制、引导农村文化发展,以及加强城乡关联、促进文化整合是农村文化转型走出困境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14.
空间、认同与社会秩序——转型期城中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认同与社会秩序之间在理论和现实上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空间失序和认同式微是转型中国社会秩序困境的重要渊薮。城中村作为转型中国社会的缩影,集结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以空间为视角重新省思城中村问题可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转型。城中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空间关系重组下的特殊产物,其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均处于失序状态,导致城中村居民社会认同不断解构,社会秩序面临危机。作为城乡特质交织、混杂地带,城中村内部存在多种相互冲突的力量,社会规范体系发生断裂、治理主体混乱、居民社会认同较低等,影响和制约城中村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在阶层化机制中由于制度区隔、市场失灵和社会封闭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阶层化的非均衡性发展,使社会分层结构呈现畸形化形态,引发了阶层之间的社会紧张和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危机。促进阶层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结构的合理必须超越当前的阶层化机制,构建均衡性阶层化机制,重塑合理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年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被不断边缘化,城乡隔离的社会制度在设计理念上和实际运行中把具有农民身份的农村青年排斥在制度利益之外。农村青年的发展正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村女性青年主要通过婚姻、升学、关系、顶替父职、个人自致五种途径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和改革开放前相比,农村女性青年的社会流动频率加大、人数增多,实现社会流动的途径趋于多元化.但是,由于受户籍制度、家庭条件、自身先赋、后天自致等因素制约,我国农村女青年的社会流动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