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7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能源过分依赖进口、传统煤炭发电能力有限,可再生能源有待发展等主要能源问题,德国注重用法律手段确认、规范、指引能源政策和能源产业的发展.德国较为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和能源制度对我国能源法律政策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自然体权利”作为一个激烈讨论的学术与社会话题,一直难以在法律中得到真正确认。厄瓜多尔2008年制定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自然体权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宪法中确认自然体权利的国家,体现出“生态宪法”的特征,值得肯定。但由于在文化传统、制宪背景上的独特性,该宪法的规定尚难以成为其他国家效法的样本。自然体权利欲得到真正的法律确认,需要世界各国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23.
国家权力如何生成并有效运作是环境法律制度建构的基础性问题,国家理论应成为中国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法国家理论的法哲学立场,是"有为国家"与"有限国家"的对立统一,目的在于实现环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合作与互动;"国家环保义务"和"环境公民权"是环境法国家理论的基本法哲学范畴;通过"规范宪法"形成相应的政治秩序与生活秩序、正确对待"环境国家"宪法构造中规范与价值的相互关系,是实践环境法国家理论的法哲学进路。  相似文献   
24.
限期治理制度由于其治理范围仅限定在污染源的治理,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依然存有不足。本文提出限期治理制度的治理范围也应当将已遭污染的生态环境包括在内,并分析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摘要: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完善水权法律制度的压力。依据比较法研究的“功能性原则”,水权法律制度有两个基本问题,一为利益分配问题,二为风险负担问题。由此,水资源利益分配规则和风险负担规则共同构成了水权的制度体系。借助“利益分配一风险负担”这一理论框架,即可对水权法律制度进行更为深入之研究。  相似文献   
26.
日本能源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已形成了由能源政策基本法立法为指导、各能源专门立法为中心内容、相关部门法实施令等为补充的能源法律体系。根据这一能源立法体系,日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法律制度,具体包括能源管理制度、能源战略与规划制度、能源储备制度、能源开发制度、能源节约制度。  相似文献   
27.
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是目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从现实基础看,我国尚不具备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的现实条件;从法律基础看,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会和现有法律制度产生难以解决的重叠和冲突;从思想基础看,现阶段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不仅在论证理由上不充分,更是一种“法律工具主义”的倾向。因此,目前不宜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而应该加快研究制定各循环经济单项法和特别法。  相似文献   
28.
陈海嵩 《求索》2022,(4):85-94
中央环保督察作为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扭转了传统科层治理逻辑在问责机制上的不足。基于丰富的督察问责实践,对中央环保督察问责的制度绩效进行量化评价,有助于总结和发现督察问责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效能。通过权威的公开渠道全面获取中央环保督察问责数据,运用实证方法评估督察问责成效、挖掘深层次规律,可以发现:环保督察问责的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影响环保督察问责实效的因素具有复杂性;环保督察问责效力的持续性还可进一步提升。在编纂环境法典的时代背景中,我国环保督察问责制度应在规范化和持续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从而更好地发挥预期功效,推进环境法的体系化。  相似文献   
29.
《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法哲学初探》一书首次提出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环境法哲学”的初步设想,全面系统地整理了马恩经典著作的环境法律哲学思想,从方法论的视角提出了认识和破解环境法学“哥德巴赫猜想”——“法律能否调整人与自然关系”命题——的新思路。但是,方法论本身也是需要加以反思的;欲真正解答“法律能否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命题,还必须明确恰当的认识论立场。  相似文献   
30.
在环境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在宪法中加入环境保护条款、成为"环境宪法"已经是世界各国宪法的普遍选择。但随着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上升,传统宪法"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在"环境宪法"的基础上适当纳入生态保护的内容、逐步转变为"生态宪法"正在成为各国宪法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宪法应顺因这一趋势,对现有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