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雷颐 《瞭望》1992,(11)
中国女排在最近的几次重大比赛中成绩都不甚理想,电视转播人在叹息之余又勉励说:“希望中国女排能重振雄风”。当然,这也是广大观众的希望。 细细想来,当人们下意识地说:  相似文献   
22.
不能否认,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同样不能否认,五四运动并不仅仅是一次一般的反帝爱国运动,而是带有启蒙意义的救亡运动。但长期以来,对五四爱国精神的理解和研究却存在着一种简单化倾向,只强调前者,而忽视后一点。事实上,正是启蒙的救亡,使五四爱国精神有着比前如“变法图存”的维新运动和“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因而突破了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而五四新文化先锋们之所以能超越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们变传统的伦理国家观为契约国家观,变循环历史观为单一直线发展历史观。  相似文献   
23.
雷颐 《法制博览》2009,(15):4-6
“船坚炮利”,可说是近代国人对西方列强的最初印象。但清政府建造近代海军的过程却一波三折,极不顺利。在近代史上一度沸沸扬扬的“阿思本舰队”事件中,李鸿章配合曾国藩,起了重要作用。透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李鸿章的处事圆熟,可以看到清政府起初是短视愚昧、不思进取,继而义过于急功近利,也可窥见中外之间的矛盾及各地方利益集团间的矛盾。而对这些矛盾的处理不当,则是清政府初次试办近代海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汽车拥有量比北京高5~10倍,交通却远比北京顺畅,为什么?在“有车阶层”与“无车阶层”的博弈中,目前“无车阶层”无疑居于弱势,因此更要有“主动维权”的自觉,也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25.
雷颐 《党史纵横》2007,(7):59-59
1945年8月10日,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这使国民政府、国民党的威望突然高涨,达到多年未有的高度。然而,就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国民党的威望却一落千丈,并就此埋下了几年后失败的祸根。何以至此,的确令人深思。一切,都源于对“敌产”的接收。  相似文献   
26.
雷颐 《政府法制》2012,(19):44-45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临危受命出任酋任驻英大使以前,曾有一段因“反腐”反受打击、仕途受到重挫的痛苦经历。1818年,郭嵩焘出生在湖南湘阴一户地主之家。18岁那年,他考中秀才,第二年进入著名的岳麓书院读书。强调经世致用、坚忍不拔,不尚玄虚、摒弃浮词是湘学传统,而历史悠久的岳麓书院一直是湘学重镇。正是在岳麓书院,他与曾国藩等人相识,互相切磋学问,砥砺气节,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  相似文献   
27.
雷颐 《法制博览》2010,(15):26-27
1840年6月,英国船舰40余艘和4千余名士兵到达中国广东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双方打打停停,浙江定海于7月初失陷。1841年元月,广东的大角、沙角炮台又被英军攻占。消息传到北京,道光皇帝慌忙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调集各省军队1万7千余人开往广东,与英军作战。  相似文献   
28.
胡适在1935年写文章纪念五四运动,说"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慨叹人们都把"五四"精神忘记了,胡适在文章中特别强调"五四"精神中的个人自由、思想解放和非狭义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9.
雷颐 《同舟共进》2008,(2):27-28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出身论》仅仅是说出了一些现在看来属于"常识"的问题,在三十几年前,作者遇罗克竟然要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就大环境而言,从1957年起,中国的政治形势便不断"左"倾,"阶级斗争"日渐为"纲"。在青年学生面临的所谓"红"(政治态度)与  相似文献   
30.
雷颐 《现代领导》2010,(4):41-41
戊戌政变之后,本就危机不断的晚清政局更加动荡。在日益险恶的政治争斗中,工于心计、精于权谋、敏于窥测、善于转圈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关键时刻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仅安然度过一次次严重危机,反而权位更重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