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6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 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的恣意横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第291——292页)可见,法律和社会具有密切关系。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是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中占有独立的地位,为各部门法学提供理论依据。毛泽东同志曾正确地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  相似文献   
42.
在一起误砍林木赔偿纠纷案的调解中,人民调解员实用主义的对待和运用瑶族习惯法,有意识的运用瑶族历史上的石牌规范,考虑村规民约新的规定,在纠纷解决中顺应瑶族民众的习惯法观念进行说服、劝解,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3.
作为农村经济互助的重要形式,捐会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仍然广泛存在。本文以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庙西村蒋家丁自然村的捐会为考察对象,探讨了捐会的成立、内容、形式、履行、变更规范与关系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当代中国债权习惯法发挥功能的信任基础和社会背景、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4.
阶级立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1949至1956年基层审判必须遵循的原则,并集中体现在审判组织与审判方式的确定、案件事实的调查、审理的进行、裁判的做出等方面.这一时期的基层审判组织经历了由独任制占绝对主导地位到兼行独任制与合议制的转变.法庭审判作为反革命案件与重大刑事案件的主要审判方式,对其他案件的法庭审判以及巡回审判与就地审判、公审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发现与认定案件事实乃是基层审判的主要环节,为此通过讯问、庭审获取被告口供,经由主动、广泛、彻底的调查获取证人证言,同时综合运用其他证据实属必须,而在此基础上的结案一方面大致遵循了这一时期有限的法律、政策规定,更重要的是坚持了政治标准并兼顾了情境合理性,在此前提下基层司法机关针对不同案件分别采用了调解、判决、移转等结案方式.总体而言,1949至1956年基层审判秉具初创性、阶级性、群众性、主动性、追求客观真实等特质,体现了"政治司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5.
胡适是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主要代表 ,又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之一。在政治法律方面 ,胡适根据其社会历史观进行认识 ,主张以自由主义的法律制度代替封建专制制度和其他形式的独裁制度 ,确立和弘扬自由主义的法治精神 ;提出了以建立“好政府”为起点的宪政改革主张 ,阐述了自己的民主宪政观 ;在人权的保障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6.
就我所见,张晋藩先生专门关于习惯法、习惯法在中华法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的著述不多,他的这方面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201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总序”中,也散见在一些其他作品中。张先生在指导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的过程中,也阐述了他对习惯法的看法。我体会,张先生主要是在研究中国固有社会的民法、在思考中国少数民族法史等论题时集中阐述他的习惯法方面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47.
深化法学专题研究奠定法学学派基础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高其才经过十多年的解放思想和务虚讨论,中国法学呈现拓宽研究领域、推进学术发展的新局面,追求较为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已成为学者们的主要任务。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思想已极为丰富,留给我们的天地并不大宽,我们...  相似文献   
48.
近代中国的司法改革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近代时期。司法改革作为变法图强的组成部分,受到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在批判旧刑狱的黑暗与腐败的基础上,以西方三权分立及司法独立制度为参照,对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各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较全面和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与思想。  相似文献   
49.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法律渊源的多元色彩更加突出。习惯法为当代中国的正式法律渊源,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习惯在特定情况下经国家认可成为习惯法而具有正式的法律渊源地位。习惯法的功能和价值作为当代中国正式法律渊源应当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0.
调解是中国社会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近十几年来,法院调解在中国重新得到重视,在案件解决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案件调解过程中,法官经常运用预判术、隔离摸底术、“借力术”等调解技术。法官在其法律观、司法观、当事人观等观念支配下形成了独特的调解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