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基本预设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将经历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多维变化。其中,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变迁对于政治转型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最大和最重要的经济特区,深圳在过去的30年间不仅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革,而且也经历了显著的政治变迁。回顾深圳经济特区30年政治发展的进程,梳理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62.
中职学校践行全纳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知识创新的信息时代、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全纳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中职学校如何推行全纳教育理念,实现学校科学发展,怎样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话题。一、全纳教育及其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3.
64.
<正> 出口导向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的两种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战略。20世纪60—70年代,分别实行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战略的“亚洲四小龙”和拉丁美洲国家都赢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在这一时期,与进口替代战略相比,出口  相似文献   
65.
质疑公务员末位淘汰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末位淘汰制是一种以排位定去留的考核淘汰机制,政府人事管理部门希望通过末位淘汰制来保持对公务员的工作压力,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但由于末位淘汰制本身在政府人事管理中的局限性,使它并不能产生相关部门所预期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公务员末位淘汰制的法律冲突、逻辑误区、操作矛盾和反向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对公务员末位淘汰制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60~70年代,主要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拉美国家和以出口为导向的亚洲“四小龙”。都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进入80年代后,二者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在债务危机印通货膨胀的困扰下,80年代成为拉美国家“失去的10年”;而亚洲“四小龙”则保持了原有的发展势头,对国  相似文献   
67.
《仁学》的三大层次 《仁学》是谭嗣同一生最重要、最著名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仁学》的命名意味着谭氏是以“仁”这一范畴为中心和起点来构架思辨系统的。 谭嗣同对“仁”做过多种诠解,但他在《仁学》自叙中,开宗明义的那段话,从总体上把握了《仁学》体系的三层涵义。 “‘仁’从二从人,相偶之义也。‘元’从二从儿,‘儿’古人字,是亦‘仁’也。 ‘无’,许说通‘元’为‘无’,是‘无’亦从二从人,亦‘仁’也。故言仁者不可不知元, 而其功用极于无。”(《谭嗣同全集》第289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 他将“仁”、“元”、“无”三个范畴联系起来看,是有其深意的。  相似文献   
68.
黄卫平 《理论文萃》2000,(2):4-17,46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本世纪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也是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于1997年2月不幸去世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党代会,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所说,  相似文献   
69.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二是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物质基础。新质生产力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关联,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将改革进行到底,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久动能。  相似文献   
70.
理性分析人民币汇率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际金融海啸余波未尽,中美间围绕人民币汇率的争论再起。美国某些势力借口对华贸易逆差冲击美国制造业造成国内大量失业,企图压人民币升值。然而,在当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关键时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