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5篇
法律   300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90篇
政治理论   157篇
综合类   1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就行政补偿的性质而言,其静态上是行政责任,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动态上是具体行政行为,公民可针对该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旧城改造是否属于“公共利益”、被征收房屋的用途应当如何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补偿标准等是《征收与补偿条例》应进一步予以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2.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的要求,从企业的含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说明企业家和中国现代企业家的特定涵义,进而从我国20年改革开放中企业家的浮沉经历、借鉴国外企业家的经验教训提出中国现代企业家必须具备五种素质。  相似文献   
213.
我国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各种人为破坏、工农业污染及自然损毁退化等原因,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应在提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导致其恶化的原因,阐明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提出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14.
在早期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中,服饰既是宗教哲学家和神学家的宗教统治思想的反映,亦是基督教信仰群体的共同的选择和外在标志。  相似文献   
2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世界:全球化的内外应因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全球化这一特定的时空坐标体系下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在认识全球化局势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参与全球化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在利用全球化机遇中取得.建设和谐世界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扩大影响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世界在理论上一脉相承,在实践中相互推动,二者内外兼修、相辅相成,推动中国和平发展、全球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16.
借助双因素理论的视角,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求证经济建设是科学发展的激励因素,生态保护是科学发展的保健因素.科学发展的实质是激励、保健因素并驾齐驱,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17.
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产业工人对政治参与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障工人合法的政治权益,关键是要有序扩大工人政治参与的途径.一方面,要切实保障产业工人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大力提高一线工人包括农民工入党的比例,是保障工人政治参与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18.
Reconciling effective government with accountable government remains an enormous political challenge, especially in the postcolonial world. Can postcolonial states only gain infrastructural power when their rulers enjoy unencumbered despotic power? With their contradictory finding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democratic parliaments on state autonomy and capacity, the literatures on constitutional states in Western Europe and developmental states in Northeast Asia provide limited guidance on this normatively critical question. A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his essay proposes three causal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competitive national elections can incite the territorial extension of state institutions: (1) cat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 ruling parties; (2) energizing state registration of marginal populations; and (3) fostering centralized intervention in local authoritarian enclaves. Evidence from Southeast Asia suggests that competitive elections will only have these infrastructural effects when accompanied by robust mass political mobilization. This has intriguing implications for how scholars understand historical patterns of state-building in the West, as well as how policymakers try to build more effective states in the most ungoverned corners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相似文献   
219.
唐茂华  陈丹 《长白学刊》2009,(4):99-103
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但台湾地区和日本农地经营的历史进程表明,农户数量而非农业就业人口是其决定性变量。据此来看,中国的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也将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渐进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当务之急是避免农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的进一步蔓延,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框架下推动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否则必将损害中国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