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9篇 |
工人农民 | 10篇 |
世界政治 | 14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0篇 |
法律 | 109篇 |
中国共产党 | 26篇 |
中国政治 | 67篇 |
政治理论 | 11篇 |
综合类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9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今天,闲暇时间已经成为个人不可缺少的财富,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和高质量的闲暇生活是人真正富有的重要标志.闲暇是创造的摇篮,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发展与和谐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闲暇的价值.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如何正确认识闲暇的内涵及其价值.并实现闲暇的价值,是理论界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2.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福音,但是科技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也冲击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故而科技发展要坚持以和谐思想为导向的科学发展观,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抑制科技发展对人类伦理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3.
邵晨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20,(4):46-55
搜索引擎平台作为代表性多边平台对传统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认定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各方在探索规制互联网主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相关问题中提出了搜索中立与搜索偏向原则,也有人提出将搜索引擎平台作为关键设施公开其算法。本文主要讨论搜索中立原则适用于搜索引擎平台的可行性以及关键设施理论在搜索引擎平台规制监管中的作用。最后,本文从中国搜索引擎企业的实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4.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国外—些国家的就业指导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资借鉴,以实现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就业指导内容的弹性化、就业指导对象的个性化和就业指导手段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5.
邵东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3(3):74-77
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我国现阶段各种矛盾、各种因素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从社会、政治、经济角度探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非偶发性,以及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偶发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6.
利益和谐视角下完善我国农村纠纷化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下,完善我国农村纠纷化解机制对推动和谐社会、实现依法治国有巨大意义。其中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农村纠纷化解机制的制度目标。但是现实中农民由于在社会利益博弈中的弱势地位而导致农村社会矛盾冲突加剧,造成我国农村纠纷化解机制运行困难。建立我国农村纠纷化解三维立体模式,强化我国的农村纠纷化解的制度体系、加强各个主体间互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和谐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7.
邵明昭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3):63-64
“经济建设型政府”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发展不和谐的问题,日渐陷入困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8.
邵赛慧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4):1-7
文章重点研究温州市龙湾城区学校适应性对龙湾区新居民子女的影响。根据现状,分析成因,探索规律,提出改善新居民子女学校适应性的可行性建议。培养他们适应城区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成为适应性良好的有一定技能的和有幸福感的社会公民,为体现社会公平公义和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现实范本。 相似文献
159.
160.
Flora I. Matheson Amanda Brazil Sherri Doherty Pamela Forrester 《Women & Criminal Justice》2013,23(4):241-255
Female prisoners have extensive trauma histories and complex treatment needs that contribute to their criminality, yet trauma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is not widespread in priso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qualitative data gathered from face-to-face interviews with 31 female offenders in Canadian prisons. Us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we demonstrate an unmet need for trauma-specific services for female offenders. These services go beyond trauma-informed practice and treat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equelae of trauma exposure (e.g., mental illness and addictions) to facilitate recover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omen in prison want and need specific treatment for trauma exposure. Integrating trauma-specific services involves a cultural shift within the prison environment that might be achieved by positioning trauma within the risk–need–responsivity model as an additional risk factor for criminality. Although counter to the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 that trauma is a health concern, it is a way to ensure that trauma becomes part of the battery of care in corrections so that the needs of traumatized women are addressed while they are in custody. This wa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learn about what women would like to help deal with their experiences of trau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