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87篇
工人农民   46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6篇
法律   1164篇
中国共产党   319篇
中国政治   704篇
政治理论   174篇
综合类   97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美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思精美,设计精良的政策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和政策的复杂性,在政策实践中,事与愿违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政策评估至关重要.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兴起于上世纪60一70年代的美国,而我国在引进政策科学后总体上仍处于"引进"阶段,尚未完全完成"消化、吸收尤其是创新"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在公共政策评估系统的差异,从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五个方面对比分析,得出一些针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系统存在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小肥羊"商标案判决理由的批评性讨论,从法律解释和经济分析两个层面表明,单一适用《商标法》第11条第二款及其隐含的强者通吃的产权进化理论,不仅会与该法第31条包含的在先权利保护规则相冲突,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福利损失。主张通过法律解释结合《商标法》第9、11、31条的有关规定,依据责任规则处理权利冲突情况下的产权界定问题,可能获得更为公平也更有效率的司法和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23.
童玲  姜炜 《理论月刊》2006,(7):42-44
伦理学是有关道德的哲学,其核心问题是“善”与“不善”。传播伦理是伦理学在传播领域的实践,是贯穿在整个传播进程中的道德观念。传播伦理中的道德不仅是调整各种关系的社会规范,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在传统文化笼罩下形成的一种集体的价值观与心理积淀,是传播过程中的无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韦伯的新教伦理思想,并从传播文化价值观以及新闻叙述的视角分别阐述了传播伦理的历史追踪和现实折射。  相似文献   
24.
韩玲 《行政与法》2012,(7):99-102
《刑法修正案(八)》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做了重大修改,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即"反黑三罪")以及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关的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罪名进行了立法完善,这对于加大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力度,完善刑罚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向凌 《知识产权》2012,(4):52-55
合理使用作为著作权制度中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的"安全阀",其适用范畴的任何伸缩,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言论自由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人权问题。回溯知识产权与人权挂钩的历史事件,反思在著作权保护与人权保护同样强势扩张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失衡,进而指出合理使用制度的未来变革应当体现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权属性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6.
Despite its rampant presence, judicial corruption in China has often been regarded as the idiosyncratically deviant behavior of a few black sheep eluding prescribed judicial conduct. This entrenched assumption has both discouraged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judicial corruption and inhibited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ing of China's courts. This article, based on an empirically grounded examination of the processing of court rulings tainted by corruption, showed that judicial corruption in China is an institutionalized activity systemically inherent in the particular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guid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instrumental rule‐by‐law ideal. In investigating wha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judicial corrupti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law and party politics in China's courts was also examined. The findings, therefore, also shed light on behind‐the‐courtroom judicial activities and on the enduring perplexity of the gap between the law in the book and the law in action.  相似文献   
27.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比较复杂,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组建工会等。对这些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影响改革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28.
浅论公益诉讼原告人资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法治建设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公共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尽管越来越多学者在密切关注和研究应该如何构建一个保护公共利益的法律体系,但由于公益诉讼原告人资格问题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仍然迟迟不能实现。因此,笔者尝试通过对国外关于公益诉讼原告人资格理论的考察分析,探讨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以此来剖析我国目前公益诉讼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中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法治化城市的内涵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化城市建设是落实我依法治国方略的举措;法治化城市的价值意蕴与法治国家具有一致性,其本身就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法治化城市建设是因地制宜推进法治国建设有力举措,也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经验和参考。法治化城市是法治在地域范围内的具体体现,它是以国家宪法、法律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目的,以制约权力为重点的,适合地方城市实际的治理模式和状态,它通过规范的地方权力运作和普遍的守法意识,实现城市政治文明、经济建设、文化事业、社会秩序、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没有法治的城市也不能称之为现代化的城市。法治化城市是城市经济现代化的动力所在,城市政治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城市文化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有利于促成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0.
Xufeng Zhu  Hui Zhao 《管理》2018,31(4):721-739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mplicated triangular architecture among innovation diffusion, fiscal recentralization, and authoritarian welfare regimes. We argue that local governments' adoption of innovative welfare policies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central authorities who tend to recognize spontaneous local innovation by releasing central administrative signals. During the era of fiscal recentralization starting from the Chinese Tax‐Sharing System Reform in 1994, cities with higher fiscal dependency are more likely to behave innovatively by adopting a new welfare policy for potential fiscal transfer rewards.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recognition of this innovation stimulates cities' adoption but would reverse the effects of fiscal dependency because of the loss of the “innovativeness” of the adoption and its effectiveness in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superior authorities. We test our theories on the dynamic diffusion with the case of China's Urban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Assistance system, an urban poverty‐alleviation policy implemented fully in 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