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法治的主体与主体的法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能定义的概念”①,但是法治是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的方式的观点毋庸置疑。是主要运用法律还是主要依靠贤能的个人及善良的道德教化治理国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法治”与“人治”的最初分歧。在法治的这一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伴随着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日益严峻,以经济问题为主要原因所导致的贫困大学生极端暴力犯罪现象也随之暴露。贫困大学生极端暴力犯罪心理的生成主要基于如下两个原因:一是因经济问题所引起的紧张心理,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心理问题导致低的社会控制。针对个体面临的客观问题,贫困大学生应当形成理性的挫折反应和准确的角色定位,努力平衡自身的需要结构,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扬长避短,实现个人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3.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两种途径,即立法途径和司法途径.立法视野下的法律体系观符合现有的法学理论和理性主义立法观,但它是从静态的角度看来法律体系,忽视了社会生活复杂性和人的理性的有限性.通过司法完善法律体系缘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量.地方法院的竞争是解释通过司法完善法律体系的重要范畴.“疑难案件请示”、“民间法”、“案例指导制度”是通过司法完善法律体系的有力证明.要积极发挥地方法院的制度创新功能,使法律的普适性与地方性、全球化与地方化真正协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实践之中,实现立法与司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国家对渎职罪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来,"依法治国"的大旗被高高挂起,"老虎苍蝇一起打",国家打击腐败的力度达到了高潮。滥用职权罪作为渎职罪中的一个具体罪名,学术和实务界对其却存在很大分歧。特别是对其概念和犯罪构成,更是众说纷纭。为了缩小这种分歧,笔者行此文,希望能够对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5.
刑法中的"多次"犯罪,在本质上是将同种数罪以法律拟制的方式作为一罪加重处罚的刑法现象,我们也可称之为"多次"加重犯。由于立法者将犯罪的次数作为法定刑升格条件,这使得刑法对此类犯罪的处罚具有明显的重刑主义倾向。所以对于"多次"犯罪中的"次",应当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判断原则,从严予以认定。"多次"犯罪中单个犯罪之构成,仅要求该次行为足以构成犯罪即可,而不论该次行为属于既遂、未遂、预备抑或中止等形态。对于一次教唆或帮助行为,即便其内容涉及或导致了"多次"犯罪,对教唆者和帮助者也不能与正犯一起被评价为"多次"犯罪。  相似文献   
46.
从元哲学中经部门哲学再到问题哲学,是迄今为止哲学发展的一条基本轨迹;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是指事物内在矛盾的外在显现和表征,真正的问题哲学是指那些渗透在具体事物之中且与人的精神本质相关联的普遍性问题;探讨问题哲学不是通过所谓举例或活用哲学来应证某种先验的原理和观点,而是运用批判的非常规的方式积极关注和深入透析社会生活中那些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改革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人们需要核心价值观不仅因其简明、精练,易记易行,而且因其提炼出了根本的价值精神、理念和原则,揭示了价值观赖以成立的人性根源和历史本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之间既相互涵盖又依次推进,彼此处于交互作用的复杂辩证关系之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之维重在处理好反映和建构、民族性和世界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生活的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发展从供给约束型转为需求约束型,故此,拓宽消费视野,调整消费战略,进一步启动消费需求已成为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及社会进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9.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遵循特定的逻辑运演"原则".改革前的30年,本本至上和概念先定的"原则",在纷繁迷离的历史表象后面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由于这种"原则"所隐含的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和极端化,旧的逻辑"原则"的坚硬外壳终于被实践的逻辑力量所冲破,在主体的觉醒和观念的变革中,一个全新的逻辑"原则"在时代变革的凤凰涅中脱颖而出,这就是通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追问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反思和创新的"原则".这种新的逻辑"原则"既是20世纪70年代末时代所作出的改革抉择的历史本体根源,也是引领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50.
布哈林是社会主义理论史上不可绕开的一位重量级思想家。他在继承列宁"实践的"或"现实的"社会主义观念、深化对"新经济政策"本质之认识的基础上,就"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根本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即便在今天看来亦不失其价值的重要论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深入研究这些布哈林以生命换来的宝贵思想资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查明、在实践中吸取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历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避免重蹈社会主义"幼年时期"的覆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