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91篇
中国政治   227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金秋十月,正值党的十四大召开之际,1992年全国妇女管理干部院校年会及教学研讨会于10月12日至16日在泉城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妇联和妇干院校的领导及有关教师约96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年会及教学研讨会论文30多篇。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胡升秀同志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同志有:全国妇联组织部副部长韩学智同志,山东省副省长宋法棠同志,山东省教委副主任吴鸿章同志,  相似文献   
12.
乐美真 《台声》2003,(1):5-5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台声》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台声》以贴近台湾民众,反映台胞心声而受到好评,并为沟通两岸,增进了解,促进交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值此创刊20周年纪念之际,谨向编辑部全体同志致贺。20年前,我在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曾协助领导联系台联。台联当时在林丽韫会长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开拓发展,不仅为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胞落实政策,反映意见,保护权益,同时为联系沟通岛内外的台胞尽心尽力。1983年,为反映台胞心声,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创办了《台声》杂志。我目睹见证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上海,古为长江入海口畔一个小渔村。春秋时为吴国属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因吴淞江(亦称苏州河)古称沪渎,简称“沪”;又因春申君封邑,别称“申”。上海,位于东海之滨,面对浩  相似文献   
14.
王鲁彦(1901~1944),原名王衡,常以鲁彦署名,浙江镇海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王鲁彦幼年家境贫寒,小学未能卒业便去上海一家洋行当学徒。他勤奋好学,1920年到北京入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并在北京大学旁听某些课程。他旁听过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课程。1922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注重介绍被压迫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其译作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犹太小说集》、《显克微支小说集》和《世界短篇小说集》等。1923年,王鲁彦到长沙,先后在周南女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年底发表第一篇小说《秋夜》。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  相似文献   
15.
“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这是1950年3月1日,胡乔木同志在一篇悼文中对英年早逝的诗人戴望舒的评价。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区)人。在中学读书时就喜爱文学,与施蛰存等切磋诗歌艺术,创办文艺刊物。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后又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隐居松江。后到北平,结识冯雪峰、李霁野等人,并在《莽原》上发表诗作。1928年回上海,此后从事新文艺书刊编辑出版工作,并继续诗歌创作。诗集《我…  相似文献   
16.
4文化大省浙江,出了一批全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石西民就是其中的一位。石西民(1912-1987),浦江人。曾用栖明、怀南、史明操、何引流等笔名。1928年在上海参加宋庆龄发起成立的“反帝大同盟”,次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共党员,后任中共沪东区委宣传部干事兼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沪东区特约通讯员。1933年赴张家口参加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1934年回上海,与钱俊瑞、薛暮桥、孙冶芳等组织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参与编辑《中国经济情报》杂志,后来任《申报周刊》编辑,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石西民以战地…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艰难的创业初期,就毅然决定于新安江上兴建大型水电站,而且由我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行安装和施工,这在中国水电史上没有先例。担任这项巨大建设工程的总工程师,当然也是中国人,他的名字叫徐洽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有一位毕生从事自然地理、地貌和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的专家,他是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周廷儒。  相似文献   
19.
许杰(1901-1993),字士仁,笔名张子三、吴文嘉,浙江天台人。许杰出生于天台山区清溪镇一户贫寒人家。困苦的童年生活和艰辛的求学生涯,锤炼出他坚韧达观、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许杰在1922年毕业于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先后在小学、中学任教。1930年起先后任教于中山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两千年前,据说秦始皇就是自咸阳出发一路直奔渤海,为的就是"寻仙问道"以求"长生不老"。而两千年后的今天,我同样从陕西出发直飞烟台蓬莱,巧了,也是为了"寻鲜问道",但求的却是——在还不算太老的时候尽可能地探路山东、品味烟台。雪窝,大自然将烟台这样的昵称烟台的仙境之说源于海滨,所以在到达烟台的第一时间,我就选择了去亲近大海。真意外,我竟然赶上了这个冬天烟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