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8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中国和世界相关研究机构所从事的多次民意调查表明,中欧的民意认知在某些方面的差异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双方的关注。深刻剖析其中的原因对于改善乃至提升中欧双方对彼此的良好认知有一定的帮助。中国民众对欧洲/欧盟的看法调查数据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32.
2012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中东欧地区,提出了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务实合作的12项举措,集中关注中国和中东欧经贸合作尤其是双边投资问题.随着201 2年9月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在北京正式启动,双方关系进入重要发展阶段,中国同中东欧的投资合作迎来重要机遇期.本文在此背景下集中分析中东欧对中国来说有哪些投资机遇、中国目前在中东欧投资的主要特点、面临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中国在该区域投资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links the European and Asian markets and helps promot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 and China. The author helps autho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and pathway choice of CEE countries' involv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he role CEE countries would play in it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would confront. The author would author concludes by putting forth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34.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启动8年来,双方在经贸投资、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均取得积极进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固有基础依然存在,但面临欧盟强化干预措施、中美全面博弈以及合作步入“深水区”带来的挑战。为应对内外挑战,“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应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努力完善自身,积极厚植民意基础,推动企业先行,妥善处理贸易逆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35.
2020年是中欧关系的"大年",双方安排了一系列高层会晤活动。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中美经贸摩擦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重要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为中欧合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欧之间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擘画疫情后双方合作的蓝图。美国因素的干扰也让中欧关系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未来,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潜力仍然巨大,欧洲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  相似文献   
36.
刘作奎 《俄罗斯研究》2019,(2):180-200,封3
日本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中国学界尚缺乏研究。本文分别从全球层面、欧洲层面、次区域合作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四个维度,分析日本推动同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主要目的和框架安排,总结日本目前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的主要措施:机制化建设、资金和技术支持与援助、推进经贸关系发展以及文化合作。同时,本文对日本针对中国"16+1合作"而采取的四大基本政策——价值观外交、安全领域合作、高技术领域合作、推进民主化和转型工作也一一进行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日双方对中东欧政策的基础上,针对中日两国对中东欧国家的不同政策特点与优劣,提出一系列推进"16+1合作"的政策建议:加快投资协定谈判,做好自贸协定谈判调研;开展第三方合作、取长补短;对接中东欧和欧盟关注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官方金融机构和私营或中小机构融资相互结合等。  相似文献   
37.
正《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的颁布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双方将在今后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其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东欧国家各自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东欧重要国家智库对该合作怎么看?又以此提出哪些相关建议?2015年11月24—25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峰会上发布的《中  相似文献   
38.
2002年3月,在欧盟的协调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建成新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建立一个“功能性联邦”是欧盟对塞黑政策的基本前提,通过条件限制促使行将分裂的塞黑形成稳定的联邦统一体,借助稳定和联系进程框架下的入盟吸引力来根除塞黑冲突和分裂的种子,以上内容构成了欧盟解决塞黑冲突的基本政策框架。但这一框架并没有解决冲突双方的基本矛盾。没有充分考虑冲突双方的特殊情况、片面追求通过条件限制来实施外部压力以及欧盟政策的“支柱化”是失败的主因。最终欧盟不得不放弃“联盟”而转向“双轨”政策。  相似文献   
39.
刘作奎 《小康》2007,(2):76-77
人类喜欢做梦,因而把无数美好的祈愿放在灵兽的身上:它们以美丽的姿态穿过悠长的岁月,带来神秘的记忆和祥瑞的祝福。  相似文献   
40.
2011年,中欧关系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稳定发展。中欧贸易保持良好增长,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法律合作加深,但分歧和争端犹存;中欧科技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中欧政治交往呈现多层次和宽领域的特点;中欧公众相互认知的鸿沟有所加大,但社会合作进展平稳,文化交流逐渐走向战略性和常态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得到加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总体来看,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良好,但在一些传统领域的分歧仍然存在,并将持续对中欧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