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刑法调控范围之理性思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刑法的调控范围是否合理?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它关系到我国刑法今后改革的方向。笔者以为,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考察,新刑法的调控范围基本上是合理的。今后我国的刑法改革可不必过多的纠缠于犯罪化与非犯罪化,而应将重心放在刑罚改革,其中实行非刑罚化应是今后我国刑法改革的重中之重,非刑罚化是我国刑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2.
走向实质解释的刑法学——刑法方法论的发端、发展与发达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刘艳红 《中国法学》2006,1(5):170-179
刑法方法论存在着本体论和工具论之分,前者以超法规的刑法理论或制度为对象,构建的是作为哲学的刑法学;后者则以解释具体的刑法规范为目的,建构的是作为解释的刑法学。适应刑法学科自身特性并根据刑法正义性的要求,未来中国刑法学发展的趋势应当是实现从刑法本体方法论向刑法工具方法论的范式转型,未来刑法方法论的发达则是构建一套精密的刑法解释方法和技巧,走向解释的刑法学。而其基本的路径则是由实质的犯罪论上升到实质的刑法立场,并提倡与之相适应的实质的刑法解释学。  相似文献   
63.
数据要素刑事安全风险涉及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整个生命周期,主要表征为数据供给安全、数据流通安全和数据使用安全三种形态,直接影响国家数字经济安全。构建数字经济刑事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应当以数字经济安全法益为基石。建立在实质的法益概念之上的数字经济安全法益是一种新兴法益,其内在结构包含数据要素安全、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数字技术安全,即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据资源、作为重要载体的信息网络、作为核心驱动力量的数字技术这三个方面,支撑数字经济安全运行不可或缺的要素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通过建立数字经济安全体系而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优化数据犯罪立法必须坚持以数字经济安全法益观为指导,秉持消极预防的价值立场进一步完善我国数据犯罪的罪名体系,充实防范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的罪刑规范,为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刑事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64.
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五大误区,即将大陆法系的构成要件概念等同于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并以此批判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我国的犯罪论体系是实质而大陆法系是形式的;批判犯罪构成理论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在逻辑结构上优于我国;将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等同于构建新的犯罪论体系。作者分析认为,学界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误解以及由此展开的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批判是不合理的,指出从中国现行刑法理论的构架以及刑事司法运作来看,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基本适应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需要,它在总体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5.
互易毒品与贩卖毒品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将互易毒品行为一律不作为犯罪处理或一律作为犯罪处理,在方法论上存在错误,由此而划定的互易毒品的内涵,也为罪刑法定原则所不容。根据互易毒品的形式与实质,结合现行刑法关于涉毒犯罪的规定,确立"相对说"将成立买卖关系的高纯度与低纯度毒品、硬性毒品与软性毒品以及相同纯度但数量不等毒品间的互易,作为贩卖毒品罪处理,其他情况的互易毒品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才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6.
67.
制定政务处分专门立法是推进"纪法衔接"与"法法衔接",完成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阶段目标的重要环节。《政务处分法》具有前承党规党纪后接刑事法律的功能,它的制定有力地推动了政务处分的法治化与规范化。一方面,《政务处分法》通过构筑严密的职务违法惩戒法网以及完善的法治反腐规范体系,减少了"法法衔接"的阻力。另一方面,《政务处分法》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党纪与国法之间的关系,并将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充分运用到法治反腐实践中,有效地促进了"纪法衔接"。  相似文献   
68.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它是由公立高校主导,且以公立高校在绝对数量上的大规模扩招为特点的。民办高等教育在经历10年的大幅增长后,仍旧未能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国强民弱的格局,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不仅比重偏低,而且只占据教育市场的低端。在高等教育将由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新时期,这种教育供给格局以及它所反映的公共教育资源分配模式不仅缺乏效率,而且未必能够实现公平。应从两方面入手改变当前不合理的高等教育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69.
随着政府职能转型和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正逐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非政府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没有特殊的优差政策,以至于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面临着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制约.本文从非政府组织税负、税收捐赠、税收征管三个角度,探讨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税收政策的现状,并在概述英美日三国非政府组织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比较性地提出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现行税收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0.
刘艳红 《中外法学》2013,(4):747-765
对共犯脱离的把握必须从弥补共犯中止理论之不足的角度,才能形塑有效的脱离基准理论。鉴于因果关系遮断说无法解决行为人产生的影响虽在事实上存在但承认脱离比较合适的案件处理问题,以及判断因果关系是否遮断存在规范的性质,应提倡以规范的因果关系遮断说作为共犯脱离的判断基准。在规范的因果关系遮断说的具体贯彻问题上,应以表达了脱离的意思并为其他共犯者所了解作为主观基准条件,以停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且解除了共犯关系作为客观基准条件,以规范地考察是否遮断了物理与心理因果关系作为效果基准条件。共犯脱离理论意义在于,在犯罪中止之外为被告人开辟另外一条轻罚甚至出罪通道,以降低被害人的风险,弱化共犯人的犯罪意志,分化瓦解共犯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