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以“伦理主义”为特征的儒学在当代中国已经失去也应该失去“国家哲学”的地位,发挥不了也不应该发挥“兴邦治国”的指导作用。不过,儒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并非没有任何地位,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儒学虽然不可能也不应该占据“主席”之位,但能够也应该处于“宾席”之位;不可能也不应该起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但却能够也应该起辅助性的“帮补”作用  相似文献   
72.
奥运安全影响国家安全和国家形象,国家安全状况也直接影响奥运会的安全保障。为此,举办国无不把奥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大事务来处理。国家安全专门力量的广泛介入,已经成为当代奥运安全保卫的一个显著特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会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安全保障方面也还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重大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不会太高。北京奥运会将是奥运史上比较安全的一次奥运会。  相似文献   
73.
国家安全观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清晰、科学地认识国家安全观,必须研究国家安全观的分类问题。 我们可以从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历史阶段、基本观点四个角度对国家安全观进行分类,并 在这种分类中认识不同的国家安全观在安全观体系中的位置。这种分类研究,不仅对于加深 安全观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确立科学合理的新国家安全观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4.
很久以来,在中共中央有关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文件中,很少论及“安全”特别是“国家安全”,但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却19次出现“安全”一词,其中“粮食安全”就出现了7次,“国家粮食安全”出现了5次,甚至还出现了“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5.
76.
刘跃进 《新视野》2005,(1):41-44
影响国家安全的除了各种人为社会因素外,还有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人口数量等自然因素.威胁和危害国家安全的除了各种人祸之外,还有洪、涝、旱、震、虫、疫等天灾.这些都是传统安全因素,而不是非传统安全因素,但它们既没有受到传统安全观的重视,也常常被非传统安全观所忽略.但是,在研究国家安全时,必须注意这些自然因素,如此才能全方位地认识国家安全,最终确立一种超越传统安全观和非传统安全观的系统安全观.  相似文献   
77.
刘跃进 《新视野》2017,(4):5-10
国家安全战略是关于国家安全全局性长远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手段的全局性、持久性方案。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二是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从不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到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文本",是国家安全战略完善的重要一步。2004年,中国官方首次提出"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任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纲要》的推出,使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由无名义、不系统、不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升级为名副其实、系统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文本",从而迈出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一步。而其后推出的《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是对《纲要》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纲要》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8.
中国官方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关注和重视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先是以“新安全观”的名义,在国际场合提出一种非传统的国际安全观,后又以“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提法,在中国国家安全实践中表达了一种非传统的安全威胁观,最终在2002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非传统安全观。此后,中国的非传统安全观不断发展和丰富,在理论内在逻辑上既有对安全构成要素的非传统认知,又有对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威胁因素的非传统认知,还有对安全保障问题的非传统认知,而且在这些方面又都包括了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两个领域以及国家安全中的对外安全与对内安全两个方面,因而成为一种比较全面系统的非传统安全观。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展开的国家安全论述,再次从安全构成要素、安全影响因素和威胁因素、特别是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这种既包容非传统安全问题又包容传统安全问题的综合性非传统安全观,其中最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开创了一条国家安全保障顶层设计的新思路,在法治尚不健全的中国具有强烈的非传统安全保障色彩。  相似文献   
79.
国家政治安全在内容构成上包括国家政治思想安全、国家政治制度安全、国家政治活动安全三个部分。包括国家政治权力归属在内的"权属问题"是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国家权属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在内含"人民主权"观念的社会主义国体中,政治安全最核心的内容是全体国民政治权利的安全。在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治思想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国民需要时,特别是在国民具有变革现存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普遍要求时,政治变革便成为国家政治安全和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从而也成为国家政治安全和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构成要素。虽说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本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只有国民安全才是国家安全及其所包括的政治安全的核心,是包括政治安全活动在内的一切国家安全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0.
安全是人类生产生活众多领域和科学技术众多学科广泛涉及和研究的概 念, 是贯穿于自然和社会两大领域具有广泛普遍性的客观存在, 是在当今世界受到普 遍关注和重视的现实问题, 因而需要我们从哲学层次上对其进行概括和研究。根据 “安全”概念在日常生活及不同学科中的不同用法, 我们认为:安全就是没有危险或免 于危险的状态。从哲学上看, 主观与客观是有严格区别的, “安全”与“安全感”因而也 是有严格区别的。安全与利益、价值、安全度等指向客观对象的概念, 以及安全与安 全观、安全判断、安全理论等指向主观意识的概念, 其间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都需要 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深入研究。安全哲学的研究, 既具有深化安全科学研究和丰富哲 学理论的理论意义, 又具有服务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安全需求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