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美国以所谓“流氓国家”开发弹道导弹,将对其海外驻军及本土构成威胁为由,大力开发包括战区导弹防御及国家导弹防御在内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继2月份推出《亚太地区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设想》后,3月份参众两院以压倒性票数,通过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议案,接着又利用6月八国首脑科隆会议及7月俄总理斯捷帕申访美之机,要求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为其发展弹道导弹防御体系搭桥铺路。美在开发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方面也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层战区防御系统拦截试验在连续6次失败后,于今年6月10日与8月2日先后两次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一变化使人们对国家军事安全的认识产生深刻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军事安全?当前我国军事安全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捍卫我国的军事安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几点粗浅看法。罕事安会的内畅所谓军事安全,是指国家运用军事力量捍卫国家的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和长治久安,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军事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国家在客观上是否存在军事威胁。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可分为外敌…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军事安全形势在历经“9·11”反恐战争5周年后开始进入又一个间歇期与转型期,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危机弧”地带甚至全球层面出现少有的震荡局面。面对新的局势与挑战,世界各国更加注重对自身的战略审视,出台具有转折性与全局性的整军举措,从而引发世界军事格局、各国军事思维与军事功能的重新建构。具体而言,美国单边军事力量进一步膨胀,但备受内外因素牵制,世界范围内的军事角逐更趋复杂,核扩散与核升级日益激烈,陆海天空多方位军备竞赛全面开启,使世界军事呈现出单极与多元、合作与竞争、间歇与转型、稳定与流变等多重色彩相互交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出口管制体系在西方大国的推动下得到了强化,并开始由体制构建转向加强执行与实施阶段。尽管核生化武器仍是重点管制物项,但杀伤力大的常规武器和高新技术产品正成为新的严控对象。国际出口管制的直接目标是反恐和反扩散,而实质却是管制方对被管方潜在威胁的防范和对被管方高科技发展的限制。鉴于管制方国家间存在着利益差异,国际出口管制体系正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和分散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学报》独家透露,在今年1月19—21日的日内瓦美俄军控谈判会议上,美向俄提交了七份有关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ABM)的官方文件,包括:“NMD协议书:讨论提要”、“核查附件:讨论提要”、“俄罗斯的疑虑”、“对俄方提议的反应”、“单边声明”、“条约议定书”、“议定书附件”。这些文件意在修改ABM条约,以合法部署其第一阶段的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俄外交部收到这些文件后,即将其译为俄文。《原子能科学家学报》通过可靠渠道获得了该文件俄文本复印件,迅即将其返译为英文,并由俄英两种语言有关专家对其审议后,在互联网上公布。现将其中五份文件的主要内容翻译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兴废始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2年美苏签署的《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导条约、AMB条约)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令人关注并引起诸多争议的问题之一。该约限制美苏双方建立针对弹道导弹的国土导弹防御系统,以维持双方战略核武库力量的大体平衡。依此建立的“相互确保摧毁理论”成为现代核威慑战略的理论基础。随着冷战后美国执意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反导条约已成为当前世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自5月中旬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恐怖爆炸案,令人谈“恐”色变,显示新一轮恐怖主义已经出现。反恐专家认为,“9·11”事件后,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恐怖势力在遭受重创后,经过重新整合,已具备重新进行恐怖活动的能力。纵观近期恐怖活动基本状况,新一轮恐怖主义活动的一些基本特点与发展脉络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属性和最重要的国家利益,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中各国交往的主导原则。国家主权自其产生之后就不断遭到种种非主权化观念和理论的冲击,但是,这些观念和理论的现实依据并不充分。当今世界,国家主权的存在依然有着坚实的基础,主权原则仍是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原则。当代国际干预从现象上看似乎是对主权原则的破坏,但就其本质而言,或体现了主权原则,或体现了主权体系下的强权政治。当代民族国家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困惑,而主权的考虑仍是各国永恒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对全球化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9·1 1”之后 ,人们的注意力更多聚焦到了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等问题上。今年 2月“世界经济论坛”在纽约召开的年会和“世界社会论坛”在巴西召开的年会 ,却使沉寂半年的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这一更重要的世界发展主题重新突出出来。“9·1 1事件”的强烈震憾及其暴露出的世界性深层次问题 ,令关心人类未来命运的智者自然陷入了沉思与长考 :经历了“9·1 1”之后 ,我们究竟应如何认识全球化和与之相伴的反全球化问题 ?带着这一严肃而又不易回答的问题 ,本期我们特邀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七位专家举行对谈 ,这些对谈可能还不够深入 ,有些看法也不一定准确 ,我们只是希望籍此引起更多人对该问题的重视和更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为对付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导弹袭击的需要,美国将退出“冷战遗物”《反弹道导弹条约》(简称《反导条约》或ABM条约)。面对美国退约决定,国际舆论认为,美这一举动将打破全球战略平衡,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阻碍国际军控与裁军的发展进程,并导致世界和平与安全环境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