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串通投标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投标人和招标人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投标人和招标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界定本罪主体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条件或者原则:一是主体的规范符合性;二是意思表示的不真实性;三是交易方式的程序性和特定性.  相似文献   
52.
税收犯罪,是指侵害国家税收分配关系,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分配关系,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双重违法性,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要求行为人具有违法性认识。  相似文献   
53.
组工干部下基层,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基层、解决问题、强化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效。要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组工干部就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4.
诉讼主要与证明有关,从证明方法的类型及其合理性来解释和评价程序的制度与实践,应该是刑事程序法律比较的一个不可或缺、但未受足够重视的重要视角。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不同的程序法规范决定了在认识论上区分的证明方法模式的合法性差异,而司法的现实需要和不同的宏观司法制度语境又会使证明方法的法律规范模式产生变异和分化的司法实践形态;另一方面,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的许多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证明方法的规范模式和实践形态的不同知识特征所产生的程序效应。这种研究可以纠偏关于程序原理的一些流行观念,树立一种工具理性的程序观,给中国刑事程序的法治化改革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5.
以案明法是《中国检察官》的一贯追求。在法治发展的总体进程中,案例的价值毋庸讳言,关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明晰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径。本专题选择了较具争议的案例一则,特约请四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评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6.
举证时限,是指控辩双方向法庭提交证据的期限。如果控辩双方中一方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进行举证,就视为放弃举证权利,也因此承担不举证的不利后果。在举证时限内不举证的不利后果就是以后再提出该证据不会被法庭认可。规定举证时限,一般认为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能提高司法效率。刑事诉讼中,存在着诉讼拖延、懈怠、超期审理、案件久拖  相似文献   
57.
新刑法对基本原则的规定无疑对理论上基本原则的研究有着重大影响,但它决不是理论纷争的终结,而恰恰是开始。毕竟实践检验理论而理论要指导实践。依刑法基本原则标准——为刑法所特有且贯穿全部刑法,观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非刑法基本原则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一般原则,显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处于并列地位,而是高于后二者。这已为刑法界认同。所以本文并未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视  相似文献   
58.
赵秉志  周洪波 《法学家》2001,(2):124-126
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中国正处于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首改革开放20余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状况日新月异;展望新世纪,信息、生物技术革命迎面扑来,未来中国的巨大嬗变已蕴涵其中.已经经历的和将要经历的社会巨大变革对社会科学各领域带来了重大挑战.刑法学自然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变革对社会科学各领域带来了重大挑战.刑法学自然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邪恶的孪生子--犯罪亦随之不断"进步".特别是在经济犯罪方面,手段更新,新型犯罪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对经济危害愈来愈大.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何遏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犯罪,便成为刑法学界和刑事司法界的重大任务.而没有科学的新型经济犯罪的刑法理论,就不可能取得有效地惩治与防范新型经济犯罪的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59.
周少华(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法律科学》副主编)对编辑来说,发表别人的文章是我们的工作,是分内之事。但对作者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一篇文章的发表,可能让作者拿到了学位,或者得到了重用和提拔,从社会意义上说,可能激发一个人的研究兴趣,帮助一个人学术成长,甚至有可能造就一个未来的法学家。同样,如果草率地对待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60.
检察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让人很纠结,处在两难的选择。由于选择的不同,结果自然大相径庭,有些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些则造成不良影响。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仔细分析起来,还是观念的问题,尤其是在这几对关系的认识上: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检察官不正确认识这几对关系,处理问题就可能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