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4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59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6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86篇
法律   2432篇
中国共产党   307篇
中国政治   565篇
政治理论   230篇
综合类   35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94篇
  1983年   98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94篇
  1979年   41篇
  1977年   23篇
  1973年   18篇
  1964年   22篇
  1962年   17篇
  1959年   15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是适应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社会和谐离不开性别的和谐.性别的和谐主要表现为性别关系的平等、互补与合作,表现为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以及角色的定位.本文主要从社会和谐视角出发,探析新疆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女性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人角色定位以及个人社会化程度的变化,从而说明,民族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发展,也就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2.
本文对中东欧国家自1989年以来发生的后社会主义制度转型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阐释,考察了其历史特性,批驳了该地区已经在制度上成为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的论点,而认为中东欧国家在转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章强调,后社会主义市场转型进程不会呈直线型发展.在现实社会主义经济体的市场改革与后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只有在更加精确地确定目标,同时不是将制度转型当作是自我实现的目标的前提下,不同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才会取得更好的转型绩效,否则会朝相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3.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过去、现在及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现状 继俄格冲突以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戈尔巴乔夫时期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糟糕.  相似文献   
194.
近年来,中亚地缘政治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传统地缘关系被打破,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中国、俄罗斯由于自身实力的变化,以及各自在中亚目标存在异同,双方在中亚形成既融合又竞争的态势,而作为中俄在中亚共同的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同样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前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确定因素的增加,中亚可能成为更复杂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5.
Although the relation between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the timing of sexual debut has been the focus of many studies, research on mediating factors is scarce.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low levels of family cohesion result in an earlier onset of romantic and sexual experiences, and whether the link between family cohesion and an early sexual debut is mediated by early romantic initiation. A longitudinal sample of 314 adolescent girls and 222 boys, aged 12–17 at Wave 1,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t three measurement points with three year interv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xual debut followed romantic initiation for 77% of the participants. For early adolescent females (aged 12–14), high levels of family cohesion resulted in a later sexual debut and this association was fully mediated by a delay of romantic initiation. Among boys and older girls, timing of romantic initiation did not mediate the link between family cohesion and timing of sexual initiation. Early adolescent girls who have neg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turn to romantic relationships for intimacy and support, which subsequently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for an early sexual debut. Low levels of family cohesion thus primarily precipitate romantic initiation and sexual initiation appears to be secondary to this process among girls in this age group.  相似文献   
196.
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处在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时期。各级工会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全国总工会的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建设大美新疆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团结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为进一步加快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97.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diated and moderated effects of a universal family-focuse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delivered during young adolescence, on internalizing symptoms assessed in young adulthood. Sixth grade students (N=446; 52% female; 98% White) and their families from 22 rural Midwestern school distric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1993.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at seven time points (pre-test to young adulthood-age 21) to those receiving the Iowa Strengthening Families Program (ISFP) and to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showed that growth factors of adolescent internalizing symptoms (grades 6-12) were predicted by ISFP condition and risk status (defined as early substance initiation). Moderation of the condition effect by risk status was found, with higher-risk adolescents benefitting more from the ISFP. Results also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SFP's effect on internalizing symptoms in young adulthood was mediated through growth factors of adolescents' internalizing symptoms; risk moderation, however, was only marginally significant in young adulthood. The relative reduction rate on clinical or subclinical levels of young adult internalizing symptoms was 28%, indicating that for every 100 young adults displaying clinical or subclinical levels of internalizing symptoms from school districts not offering an intervention, there could be as few as 72 displaying those levels of symptoms in school districts that offered middle school prevention programming.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how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family-focused universal interventions can extend to non-targeted outcomes and the related potential public-health impact of scaling up these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98.
Evidence suggests that lesbian and gay young adults use substances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ir heterosexual peers. Based on the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we argue that this difference may be due to the unavailability of marriage a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lives of lesbian/gay young adults. We use data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youth (N = 13,581, 52.4% female, 68.6% white, ages 18—26) to examine sexual orientation differences in substance use and explore whether these differences vary by romantic partnership formation in young adulthood. We fi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more serious partnerships (e.g., cohabitation, marriage)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frequent substance use among heterosexual young adults, though this pattern does not hold for lesbian and gay young adults. We conclude that the partnership options available to lesbians and gay men do not provide the same health-protective benefits that marriage does for heterosexuals.  相似文献   
199.
国际经验表明,地区发展可以成为大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在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转型的背景下,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的研究团队对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发展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从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起,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发展管理模式,在俄罗斯就被视为实践典范。当前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投资环境,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相比,其突出特点在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可预见度高,且能够为地区重点项目的投资者提供切实保障,地区商业支出与投资风险低。鞑靼斯坦共和国主要精英群体在利益方面相互协调,在地区发展重点与实现路径上具备共识,这在过去是而且也将持续是鞑靼斯坦共和国发展的重要优势。鞑靼斯坦共和国能否建立起在亚洲国家成功运作的追赶型发展模式,这将取决于当地精英能否找到应对近期地区新挑战的共识性对策,同时也取决于俄罗斯联邦层面的地区政策架构。封闭性的固定资产所有制结构,以及劳动报酬水平落后,是鞑靼斯坦共和国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200.
本刊2012年第3期刊载了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鲍里斯·布鲁兹库斯(Boris D.Brutzkus)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上卷1—6章,2013年第1期刊出该书上卷第7—10章及下卷第1—2章,2014年第1期刊出了下卷第3章1—3节。本期刊出该书下卷第3章第4—6节及第四章。至此,全书连载完毕。鲍里斯·布鲁兹库斯,1874年10月生于立陶宛,1908年在彼得堡农学院任教,1918年任彼得堡农业研究所教授,作为俄罗斯一流的农业问题权威,1922年任农业人民委员部彼得格勒省农业计划委员会主席。还在苏俄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1920年,他不断发表演讲批评苏俄的共产主义试验。1921年底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为题,在俄国技术协会第十一部(工业经济部)创办的《经济学家》杂志上连载。杂志的立场和观点受到列宁、季诺维也夫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激烈指责,杂志被查封,布鲁兹库斯和杂志编辑部其他大部分成员被捕并被驱逐出境。布鲁兹库斯被驱逐后去了德国,任柏林俄语学院教授。他和一些被驱逐的俄国学者一道创办了"俄罗斯科学研究所",继续从事苏维埃俄国经济问题研究。德国纳粹上台后,"俄罗斯科学研究所"宣告解散,布鲁兹库斯谢绝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邀请,前往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任教。大战爆发前患肺癌去世。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布鲁兹库斯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第一次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亲身体验系统地批评了计划经济体制,论证了市场经济必然性与合理性。冯·哈耶克把布鲁兹库斯与冯·米瑟斯和马克斯·韦伯并列为20世纪早期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核心问题的开拓者,认为他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显示了非凡的预见。种种原因,中文读者对布鲁兹库斯了解甚少。本刊1997年第1期发表的俄罗斯经济史专家列·希罗格罗德的文章《论布鲁兹库斯及其专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央编译局张文成教授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2期上的文章《计划经济体制命运的预言者?——布鲁兹库斯及其〈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可能是对布鲁兹库斯作系统介绍的仅有的两篇中文文献。刊发《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望能有助于学界对这位思想家的研究。本译文根据George RoutledgeSons,Ltd.1935年版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