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最近一段时期可谓是巴基斯坦的多事之秋。总统穆沙拉夫与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乔杜里之间的权力争斗,“红色清真寺”事件,流亡国外的前总理贝·布托回国后遭自杀式炸弹袭击……巴基斯坦政局风云突变。在目前巴基斯坦纷纭的政治局面中,到处充斥着复杂的角力。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30日,英国爆发了3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大罢工。这场声势浩大的"世纪大罢工",人数远远超过了1979年大罢工中的150万人,一度影响到交通、学校、医院等各个领域。这场大罢工的导火线是英国政府的改革养老金计划:增加员工每月需缴纳的养老金额度,  相似文献   
13.
宋德星 《时事报告》2011,(11):50-52
就在北非出现乱局的同时,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17国已经或即将进行全国性大选。其中,9月20日的赞比亚大选,反对党领导人萨塔当选,被西方媒体称是以和平方式从“一党制”过渡到“多党制”的“样板”。那么,西方所称道的“民主”究竟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11日,法国派战机猛炸西非国家马里的反叛势力,卷人马里国内冲突。空袭后,法军地面部队也投入了战场,与马里政府军并肩作战。法国缘何出兵马里,其前景如何,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战略文化视角看印度的大国地位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基于其权势基值,特别是从考底利耶现实主义传统和"婆罗门"等级世界观出发,把追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印度在南亚、亚洲和全球体系这三个层面推行均有明显二元特征的战略,即基于"地区核心国家"的身份定位,在南亚反对印巴间的均势政治;基于多中心国际体系构想,在亚洲推行对华均势政策;在全球体系上,对美国而言,印度作为一个新兴的崛起中大国,则有意无意地扮演"有限的挑战者"角色.  相似文献   
16.
实力中心的动态转移与中亚地缘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不仅取决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有赖于主要实力中心的动态转移进程,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和国际权势斗争都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冷战后,中亚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区域,其重要特征就在于中亚/高加索地区和中东之间在地缘政治上相互依赖--尽管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并成为决定主要国家未来政策和思维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是基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多重考虑,中国政府制定了一项审慎的、渐进式的中亚地缘战略,它既反映了当今中亚的巨大变化给中国外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说明了在实力中心动态转移进程中,中国自身的实力优势与不足。中国政府极其清晰地认识到,尽管苏联的解体消除了中国通向中亚国家大门的障碍,但解决民族分离主义和极端宗教势力的唯一可行的途径是经济上的繁荣和地区稳定。因而,安全、利益和责任的内在有机整合也就成为中国战略选择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从安全上考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相互依存的."9.11"事件则彻底葬送了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多年艰苦经营所取得的前景,也说明阿富汗局势充满了变数,不仅如此,阿富汗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将继续对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统一和大战略判断与谋划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为具有深厚地缘政治思想传统的大国,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宏观的指导思想还是微观的具体政策,都无法隐匿其中的地缘政治考量。当前,美国深受"亚洲两大全球性强国的崛起"这一重大地缘政治事态的影响,结果使亚太地区成为它实现和维持其世界领导地位的关键地区。据此,美国全方位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投入,其防范和针对中国的一面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宋德星 《外交评论》2010,27(6):66-75
在国际关系中,力量运用的历史悠久且不容忽视。作为国际政治中的"取胜之道",力量本身尽管十分重要,但运用力量的能力尤为关键。实际上,千百年来,国际关系中的力量运用始终指向战略范畴,并有着自身的逻辑,即同时遵循必需与适度的原则。就当今中国而言,尤其需要对力量运用予以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因为在这方面有着太多的争议甚至曲解,还因为这直接关乎中国大战略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失败国家”作为一种切实存在的国际现象,不仅对其本国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地区和全球稳定与安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失败国家”特有的前现代、无政府、轻人权、强依附四个方面的本质属性。冷战后,特别是“9·11事件”后,“失败国家”问题不再仅仅是人权问题,甚至也不仅仅是安全问题。实际上,“失败国家”问题还涉及国际政治中的主权与人权、秩序与正义、大国与小国关系这类永恒主题,因而具有重大的国际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