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时殷弘  宋德星 《美国研究》2003,17(3):129-136
对于作为一个理论思想领域的国家大战略的把握、理解和创造性联想 ,除了有赖于研读经典的大战略理论和历史著作 ,并且对历史上和现今的典型大战略事态进行超越就事论事层次的相关探究和思考外 ,一条可取的重要途径在于像保罗·肯尼迪呼吁的那样 ,从其各不同组成部分或层面来分析、理解国家大战略。①在长达 7年严谨扎实的研究之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张敏谦研究员基于大量资料文献 ,写成《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在2 0 0 1年出版。概括起来 ,这部著作具有三方面基本特征 :(1)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相似文献   
22.
在南亚舞台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无可争辩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印巴关系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南亚安全环境的好坏。然而,对巴基斯坦来说,1947年印巴分治固然是巴基斯坦的胜利,但分治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地区力量的结构性失衡,特别是1971年印度成功地肢解巴基斯坦后,印巴力量对比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3.
2月13日,美军和北约驻阿部队在阿富汗武装力量的协同下,对位于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的马尔贾地区展开了代号为“共同行动”的大规模反恐作战。  相似文献   
24.
世界政治中的“中南亚”:新的地缘政治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星 《外交评论》2011,28(5):1-10
从宏大的世界历史图景来看,冷战后由苏联解体开启的实力中心动态转移进程以及"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战略整合,可以被视为地缘战略思想传统和大国权势政治逻辑的自然延续。为此,把中亚和南亚视为一个战略聚合体——"中南亚",并将之置于21世纪世界政治中加以考察,揭示其地缘属性和蕴含的巨大的国际政治张力,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尤其富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5.
利用印度洋是21世纪中国实现战略拓展的重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印度洋对于中国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仅是因为这一地区事关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而且关乎中国的外交布局和海洋强国地位建设,因而也就成为新世纪中国寻求战略拓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为此,明辨印度洋的地缘战略特质和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就能为中国合理利用印度洋勾画出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26.
敌友之辨中美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这种在世界政治中超大性的国家地位和超重型的国家关系,决定了这两个社会制度迥异而又不接壤的大国,不可避免地互视对方为重要的评估对象。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对外政策目标轻重缓急新的排序,特别是基于美国自信“有能力影响那些能影响我国安康的国家的政策和行为”,一场有关中美关系的大辩论在美国国内全面展开,并导致随之而来的对中美双边关系的重新定位。在这场大辩论中,美国著名思想库  相似文献   
27.
在东亚地区,中美日三国间的博弈,已远远超越了纯粹的外交政策范畴,充分体现为国家意志的较量,这种较量既是时势之必然,也是地缘政治张力和国家大战略互动的结果。东亚地缘战略大角逐主要存在三种前景:一是大战略促进者主导下的"复杂均势"体系,二是兼具集体安全和大国协调色彩的包容性区域安全机制安排,三是基于地区意识和大国责任之上的东亚共同体建设。无论趋向何种前景,未来的东亚地缘格局最终均取决于东亚国际大时势的发展、有关国家国内政治生态的嬗变以及国家大战略的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28.
宋德星 《国际展望》2015,(2):1-18,146
作为大国权势政治的内在逻辑之一,地缘政治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权势转移进程的加快,主要大国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和基本战略取向既有其历史传承的一面,同时变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毫无疑问,大国间的地缘角逐和战略博弈,一方面牵引着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又在整体上塑造着当今国际政治的基本风貌。此外,全球地缘政治大图景,不仅直接作用于主要大国的内政外交,而且影响着它们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进而也影响其基本战略取向。本文重点探讨了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大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地缘战略关切。同时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明确中国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29.
自独立以来,巴基斯坦对印度一种本能的恐惧和对自身安全的严重担忧就一直支配着其国家政治生活。正因为如此,巴基斯坦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核考量无不体现着巴基斯坦独特的安全思考和印度因素的重要影响。随着地区安全环境、特别是核环境的变化,在早期核基础建设的基础上,巴基斯坦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奉行“保留核选择”的核政策,并最终于1998年5月进行公开核试验,成为第七个事实上的核国家。核试验后,巴基斯坦提出了“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在核问题上与印度针锋相对,以期维持印巴之间的战略均势。南亚核武化不仅改变着地区安全环境,也正在改变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略思维及其实践,并最终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0.
新世纪以来,伴随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地区影响力等方面的群体性崛起,印太这一地缘概念被赋予更加贴合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现实的重要意义。以中、美、印三国为代表的区域大国更倾向于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视作统一的地缘战略区域而纳入国家大战略进程,并作用于具体的外交政策实践,进而塑造出印太地区大国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战略生态环境。而印太特有的地缘特征,使得单一国家难以依靠自身实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借助提供公共产品等方式确立自身在地区的支配性优势地位。因此,构建以地区大国协调和合作安全理念为核心的复合型地区海上安全架构,成为维护印太海上安全秩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