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奥尔布赖特中断访问,风风火火赶到日内瓦万国宫大放厥词。乔宗淮大使冷眼向洋,反击强权。1998年11月8日,在52届、53届联合国人权会议上连续率团挫败西方反华提案的吴建民大使偕夫人施燕华女士登机飞往巴黎履新。两个月后,前驻芬兰兼爱沙尼亚、朝鲜、瑞典大使乔宗淮卸任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特命全权大使。这是四分之  相似文献   
82.
1967年7月25日下午,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首都百万群众隆重集会,欢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七二○”事件后从武汉“胜利”归来。除了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一帮“文革”“精英”外,连“畏寒怕汗”的林彪也冒着酷暑,亲自出席了声势浩大的欢迎大会。这种前所未有的“礼遇”,令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雄视万众欢腾的王力受宠若惊,禁不住飘飘然起来。在林彪、江青一伙的吹棒下,王力一夜之间成了中央文革小组的“功臣”和“英雄”。此后,他更加不遗余力地到处煽风点火,为林彪、江青效劳,遂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中国外交部。  相似文献   
83.
1949午9月至10月.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一行43人在中国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狂飙式的“苏联旋风”。当时,一位新闻工作者这样写道:“没有10月1日这一天再能使人这样感动。这不但是因为看到人们纵情狂热欢呼自己新国家的诞生.而且。还因为看到从遥远的莫斯科来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给我们直接带来了伟大的、光荣的友情。”法捷耶夫、西蒙诺夫率领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来到北平,这是在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年代里中苏邦交的一支美好序曲,惊动了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为首的中共高层。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时至今日仍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84.
沙祖康,人称“沙大将军”这位曾任中国裁军事务大使的外交官,倚剑仗胆,为国家的主权,为民族的尊严,唇枪舌剑,堪称樽俎一“铁嘴”。在外交部同行的心目中,沙祖康则是“拼命三郎”、“国际侃爷”、“外交部职业杀手”、“传奇人物”。这当然是一时戏言,但是人们叫得更多的还是“沙大将军”,“沙铁嘴”…… 1998年仲秋,笔者对沙祖康进行了长达数十小时的采访……  相似文献   
85.
如果没有意外变动,克林顿总统来华访问后离开中国的时间,恰好与27年前基辛格秘密飞抵北京相衔接。1/4世纪弹指一挥间。回首那掩没在尘封历史档案里的往事,我们会更加珍惜历尽磨难曲折建立起来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86.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对美、对苏政策进一步嬗变的重要时期。原定1968年5月刊29日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第135次会议屡屡搁浅。次年9月,珍宝岛地区大规模边界武装冲突后不久,中苏两国政府首脑闪电般地在北京机场举行会晤。1970年5月21日,林彪在天安门城楼向参加支持世界人民反美斗争盛大集会的首都30万群众宣读毛泽东日前发表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重要声明,4个月后,还是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亲切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夫妇……  相似文献   
87.
近日出版的《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一书,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记述了我国著名外交家周南丰富多彩的外交生涯。本文为该书节选。  相似文献   
88.
宗道一 《党政论坛》2008,(16):62-64
“直通车”和“另起炉灶” 英国把路子走绝了,这就逼得我们不得不“另起炉灶”了。1990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是有一个关于香港立法局议员的“直通车”安排的,即港英最后一届立法局的组成如果符合该决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其议员符合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89.
杨洁篪之路     
宗道一 《人事天地》2007,(12):38-39
1998年3月,杨洁篪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除王海容之外最年轻的外交部副部长。 2001年2月,杨洁篪出使华盛顿,成了中美建交28年来最年轻的中国大使。 2007年4月,杨洁篪成为中国第一位1949年后出生的外交部长。  相似文献   
90.
宗道一 《人事天地》2007,(11):28-29
出身外交 家庭章启月的成长道路上,印着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许多痕迹。 章启月1959年10月生在北京的一个外交官家庭,父亲就是前驻比利时、日本大使章曙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