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试析行政诉讼时效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效制度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法 ,属民法的范畴。后扩大到其他部门法领域 ,并为世界各国立法所采用。由于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 ,使得其法律对时效的具体规定千差万别 ,但从法律的性质及其结果来划分 ,时效包括两种 :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取得时效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 ,是占有他人财产的事实状态持续到一定的期间 ,便产生取得该占有物所有权的法律效果。消灭时效通常又称诉讼时效 ,是指权利人不行使法定诉权的事实状态持续到一定的期间 ,便产生该诉权丧失的法律后果。我国的现行立法只采用单一的诉讼时效(消灭时效 )制度 ,而没有规定取得…  相似文献   
32.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月19日召开全体会议,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33.
调解·判决·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判决·司法公正李轩古往今来,公正和秩序一直是人类法律舞台上两大永恒的价值主题。对于法律而言,两种价值都至关重要;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又应有主次之分─-现代法治精神要求公正价值取得高于秩序价值的优先地位。然而,观察我国有的地区的司法现状,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34.
2008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32周年纪念日。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举行“继承总理遗志,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主题党日活动,以教育广大学生党员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学习一代伟人高尚的精神品德,自觉发愤学习、锐意进取,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5.
厘清行政机关职责,督促其履行法定监督管理职责以实现公益保护,是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目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要把握好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判断标准。该类案件中行政机关的抗辩事由一般围绕其“依法履职”的标准提出,对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标准的认定,在时间上体现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依法履行职责,在范围上应立足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或诉讼请求,在程度上要穷尽行政手段充分履职。行政机关依法所履之职应当表现为检察机关所厘清的与公益受损相关的职责而非全部职责,以促进受损公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双边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各成员国要求采取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投资政策等一系列便利投资的措施,对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本文研究中国与东盟投资便利化的进展,对目前中国与东盟投资便利化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探讨自由贸易区进行投资便利化合作的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投资便利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3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近日在青海省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重要契机,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  相似文献   
38.
李轩 《中国律师》2011,(2):72-74
一、公益诉讼与法学教育近10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深入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我国悄然落地生根并获得蓬勃发展,公益诉讼已经深度介入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民主法治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9.
李轩  蔡明方 《台声》2010,(9):6-9
8月17日至18日晚,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及配套,在台湾“立法院”获得通过,并将于近日正式生效。这份经过长期的两岸协商和台湾的蓝绿;中突之后终于签署的里程碑式的协议,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局面。今获通过也是台湾检验ECFA成果的开始。  相似文献   
40.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了“负面报道”的概念,如今与日俱盛,并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报道”的说法。但凡揭露社会阴暗面、与舆论监督相关的批评报道都被人称为“负面报道”,甚至于只要某领导心里觉得不舒服的报道,就斥之为“负面报道”。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概念,恰恰给新闻实践带来诸多的问题,有些人借机报喜不报忧,逃避社会责任和舆论的监督。那些腐败官员为保护既得利益和掩盖龌龊行为,便假借“维护稳定”、“坚持正面宣传”和“控制负面报道”之名,打压批评报道。其实,任何报道处理不当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我们习惯说的“正面报道”。哪怕是宣传好的典型,任意拔高的后果可能也适得其反。而所谓“负面”的“天灾人祸”的报道处理得当也会产生很好的正面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