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于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和价值活动中,主体自觉地满足其需要和利益的动机和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深层价值根源。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72.
杨威  顾全 《当代贵州》2014,(9):I0001-I0001
“2013·当代贵州改革发展十大亮点”于3月6旧正式对外发布。本次“十大亮点”征集活动由中共贵州省委机关刊熬当,代贵州》杂志、当代先锋网发起,采访征集了全省九市州和贵安新区、省直部门、系统等43个行业单位500余个改革发展亮点,由鬻簧、省政府智囊机构、研究机构、中央和贵州主要新闻媒体领导专家评审后首次发布。  相似文献   
73.
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必须建立一支学习能力强、业务能力精的学习型辅导员团队,使辅导员能主动适应时代需求,游刃有余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从时代理念、内涵建设、有效途径等方面就建设高校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实效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4.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类政治生活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客观的政治根源。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政治意识形态、协调政治关系、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内在需要。政治文化的传播、政治关系的协调、政治行为的规范,既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深层政治动因。  相似文献   
75.
8月12日晚,电闪雷鸣,一场10年来最大的暴雨骤然而至,北川县小坝乡降雨量达131毫米,全乡遭受巨大损失。大华村大学生“村官”徐万建赶紧到乡武装部办公室去值守与县上可以通话的无线电台。  相似文献   
76.
杨威 《前沿》2013,(10):160-161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这个过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文化资源是共生的纽带,而满足共生的条件因共生情境而定。文化共生分为互反型共生、互补性共生、和谐性共生。三种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在对河南省汝南县开元寺(城隍庙)佛教、基督教两种宗教文化毗邻共生现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上述两种宗教文化的交织影响下的传承与异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7.
一、党校数字校园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级党校的数字校园建设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地市级以上党校和发达地区的县级党校,其数字校园建设更是具备相当的规模。  相似文献   
78.
经济犯罪是一种新的犯罪形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期间,经济犯罪行为,犯罪心理,以及判刑入狱的经济犯的结构方面,服刑改造心理,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措施和方法,对提高经济犯的改造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9.
关于区际冲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理论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各复合法域国家的实践也不尽相同。两地间的国内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广泛的协调空间,海峡两岸区际冲突法中应当谨慎地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从司法程序的角度严格限制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在需要援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时,应首先寻求平等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而不轻易地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更不能使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成为保护地方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80.
杨威 《实事求是》2005,(4):15-17
社会分工的现实性表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但是,社会分工既是一种现实存在,同时也被提升为理论范畴,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研究确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