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呼和浩特市某牧场饲养着 内蒙黑猪、长白猪、大约克夏 等优良纯种猪。1988年6~8 月64头种猪(母猪54头,公猪10头)全部发病,死亡13头。先后请本院传染病教研室、内科教研室以及内蒙古防疫站的同志通过一系列化验和特殊诊断后,排除了炭疽、猪瘟和中毒病,但仍未查明死亡原因。在已经死亡9头种猪时,本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也参与本项工作。我们起初从尸体胸腔积液涂片的红细胞中发现梨形虫,之后又对病猪的末梢血液进行涂片检查,都在红细胞中观察到多种形态的梨形虫。在此基础上即按梨形虫病进行治疗,除4头病情十分严重的种猪相继死亡外,其余51头种猪都逐渐好转。同时对该牧场的非种猪和仔猪也进行了检查和药物预防,很快控制了该病的蔓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2.
驼喉蝇(Cephalopinatitilator)幼虫寄生于双峰驼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其成蝇出现于5~9月,在7~8月达到高峰。对被感染骆驼的剖检表明,寄生于骆驼体内的幼虫在当年6月到来年3月主要以Ⅰ期幼虫为主;3月下旬以Ⅱ期幼虫为主;4月下旬则以Ⅲ期幼虫为主,并开始排出体外进行蛹化,然后进一步羽化为成蝇。幼虫于5~6月在土深为5~10cm,平均地温为29℃,地表湿度为24%~28%的条件下,羽化成蝇的时间为19~21d。该蝇的整个生活史以1a为一个繁衍周期,幼虫在骆驼体内寄生9~10个月。雌性成蝇一次产幼虫50~80个,一生共产800~900个,其寿命为2周左右,雄蝇的寿命更短。  相似文献   
23.
24头黑白花Friesan犊牛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分别在放牧的第1周和第8周,C组在放牧的第1周用Moxidectin药物(1%有效成分)以0.2m/kg剂量皮下注射。在放牧开始的前3周内,三组动物都放牧于污染有奥氏奥斯林线虫(Ostertagiaostertagi)、肿孔古柏线虫(Cooperiaoncophora)、赫尔维特细颈线虫(Nema-todireshelvetianus)虫卵或幼虫的同一草场内进行自然感染。从第4周开始,将草场分成三块隔离的牧地,各组分别在其中放牧。在24周内每2周采集一次粪样和血样及草样,进行粪便虫卵计数、粪便第3期幼虫培养、草场上第3期幼虫计数和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增重等指标的测定。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动物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对照组的胃蛋白酶原上升很快,在22周达到高峰;而给药组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试验也显示Moxidectin对奥斯林线虫的作用要优于对古柏线虫;动物体对细颈线虫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最快,最持久,其次是古柏线虫,最后是奥斯林线虫。  相似文献   
24.
将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接入含有不同诱导物的LMZ培养基和枸橼酸液体培养基中,然后进行为期6d的培养并收集发酵液,进而测定其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和蛋白酶活性及磷酸酶活性,并用发酵液进行杀虫试验。结果显示,动物寄生性线虫诱导的枸橼酸培养基发酵液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最高可达381.4mg/mL,蛋白酶和磷酸酶比活性最高,分别为9.48U/mL±0.03U/mL和38.30U/L±0.04U/L,对线虫的致死率为50.11%±11.8%,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同时发现,D.flagrans发酵液对蝇蛆的致死率最高,可达40.56%±0.13%。结果表明,在D.flagrans发酵液中含有杀虫物质。研究结果为以后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化学杀虫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20 0 3年 3~ 9月 ,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作为试验基地 ,对 82 9只驯鹿进行了鹿狂蝇幼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寄生部位的调查。结果表明 ,当地驯鹿狂蝇幼虫感染率为 92 .0 % ,平均感染强度为 16 .2条 ;驯鹿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的鼻腔鼻甲部、咽喉部及鼻、咽的交接部。  相似文献   
27.
以内蒙古地区骆驼盘尾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基于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的分子标记特点,进而为骆驼福斯盘尾丝虫传播媒介的研究奠定基础。在骆驼屠宰季节,进行骆驼福斯盘尾丝虫感染情况的检查,并分离虫体,提取DNA,用PCR方法扩增COⅠ基因,然后克隆和测序,并运用MEGA5.05和DNAStar7.1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骆驼福斯盘尾丝虫主要寄生于骆驼的项韧带间隙,骆驼的平均感染率为92.2%,其中阿拉善左旗骆驼感染率高达100%,最大感染强度为每峰骆驼23个结节。对福斯盘尾丝虫COⅠ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长689bp,与GenBank中公布的同属线虫其他种的COⅠ基因的同源性介于89.8%~93.8%之间。对内蒙古地区骆驼感染福斯盘尾丝虫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国内外首次对福斯盘尾丝虫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为该虫种的分子标记及传播媒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8.
观察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的超微结构,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结果显示,少孢节丛孢菌属于隔膜类真菌,隔膜中央有孔,菌丝细胞一般呈长形竹节状;菌株的捕食器为黏性菌环和菌网,形成捕食器的菌丝细胞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营养菌丝,胞质中含有许多电子密集体,呈大小不等的黑色类圆形颗粒状,多数排列在捕食器菌丝细胞的边缘区域,这是捕食线虫性真菌捕食器菌丝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9.
药物驱杀双峰驼喉蝇蛆一期幼虫的效果观察1)李云章朱永旺2)吴海鹰2)邢振贵杨晓野汤生明2)焦兴刚2)(内蒙古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呼和浩特010018)作者将自然感染驼喉蝇蛆一期幼虫的双峰驼30峰,随机分成3组,Ⅰ组灌服虫克星,Ⅱ组肌肉注射碘硝酚,Ⅲ组不...  相似文献   
30.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双峰驼喉蝇蛆病是由狂蝇科喉蝇属的骆驼喉蝇(Cephalipinatitilator)的幼虫寄生于骆驼的鼻腔、咽喉等部所致,给养驼业带来较大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1995~1997年在研究双峰驼喉蝇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