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所谓"边海困局",既应包括"边",也应包括"海"。所谓"边",在近代左宗棠等先辈那里被称为"塞",即陆上疆界。这些年,中国"边"的问题解决得较好,现在主要是中印陆地边界麻烦未解决;中国与不丹的边界问题也未完全解决,但麻烦不会太大。今后中国虽然不能排除陆地边界另生麻烦,但总的看来,陆地边界主要是中印边界问题。"海"的问题,这些年中国一直在努力解决,结果却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2.
世界地缘政治新变局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地缘政治态势发生了引入注目的两大重要变化:一是因亚太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和实力中心,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大调整,世界地缘政治中心加速从欧洲-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二是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亚太崛起,给国际地缘政治观念注入了新因素,以争夺世界权力中心、准备战争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式微,新的地缘政治观更突出全球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国际地缘政治态势的新变化给中国崛起带来了新机遇,中国应以新思维制订新的地缘战略,以期为完成中国崛起的"最后起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3.
21世纪世界转型的起点是世界经济格局及西方与非西方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前所未有的大转型.即从现在起到2025年前后的大约20年左右,将是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变化、非西方国家力量及其国际影响开始赶上、甚至超过西方世界的转型时期.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转型必然促使国际体系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颠覆了西方与非西方这两大集团历时500年之久的力量格局和关系模式.21世纪世界转型不仅涉及国际体系转型,也将涉及世界事务,包括高位政治、低位政治、生产与消费、文化与生活、经济与安全等方方面面.21世纪的世界转型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中国应适应大趋势,捕捉先机,搭转型的顺风车,在世界转型中顺势崛起.  相似文献   
124.
两年前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其公布的两个文件之一就是《反恐公约》。当时的国际舆论颇有不以为然的倾向,有的甚至认为该组织成员国有故弄玄虚之嫌。然而在此后不到三个月就爆发了“9·11事件”,反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随着组织机制的不断构建和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的五个成员国于2003年8月6-12日举行了代号为“联合-2003”的联合反恐演习。对于这次有中国“首次”参加的联合行动,世界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那么,此次演习在当前形势下是否必需?有什么突出特点?其真实目的何在?上海合作组织会否由此发展成为地区军事同盟?如何看待这次联合反恐演习的意义?本期的对谈试图就这些问题作出初步解答,希望能对您的思考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5.
未来10年,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对下个百年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向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将依据国际国内一些经济评估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尝试对未来10年大国经济发展趋势及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作一预测。  相似文献   
126.
2005年1月31日,伊拉克大选按预定计划举行。此次大选之所以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在于其十多万外国军队占领、国内对立仍很严重、公正性与合法性广受争议的时空背景。但“后萨时代”伊首次多党自由选举,开启了伊拉克迈向民主和政治重建进程的第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影响是深刻、多重且复杂的。伊拉克如何迈开政治重建步伐?赢得选举能否赢得和平?美军是“留守”还是“退出”伊拉克?美国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战略运作?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希望有助于您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7.
对中国亚太地缘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这已是国际社会共识.实现战略崛起则是中国21世纪"惟此惟大"的战略诉求.然而,中国若要实现战略崛起,一种明智、合理、既节省战略成本、又能充分发挥战略能力、实现最大战略收益的亚太地缘战略构思与实践就具有关键意义. 21世纪初,亚太地缘战略环境虽然有多种变化趋势,但其中最根本的趋势是亚太正在迅速崛起为全球政治、经济与实力中心.国际上甚至有人据此推断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如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最近就曾预言:"过去属于欧洲,现在属于美国,未来则属于亚洲."  相似文献   
128.
理论上,"国际体系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国家间关系和世界政治、经济与安全、战略形势等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种变化、调整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的飞跃,也就出现所谓国际体系转型.考察国际体系是否出现调整与质的飞跃,是否进入转型轨道,最少要考虑这样几大变量,即:国际主要行为体的力量对比是否出现调整、出现质的变化,并引起国际权力分配和结构的变化?世界领导权是否开始了"周期性转移"过程?原有国际制度(或说国际机制、体制)是否开始发生重大调整?以这些变量来理解G20会议和G20集团的崛起,那种认为国际体系步人新一轮转型轨道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29.
21世纪国际体系转型析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以来国际体系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从松散、分散的区域型体系向集中、统一的全球体系转型;第二次是从英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向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转型.当前国际体系正面临第三次转型,美国主导或者说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已难以为继,新的国际体系将向东西方共主方向转型.本文将在评析前两次国际体系转型的历史经验及其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国际体系转型的一般规律与启示,并试图对未来国际体系的转型方式、方向及形态等作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0.
2000年大国关系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大国关系看似波澜不惊,但在冰层下却隐含极为复杂的变数。各大国依据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变化及综合国力竞争白热化的现实,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投棋布子、抢占阵位,以适应大国关系的跨世纪调整,准备应对21世纪的挑战。大国外交的空前活跃,凸显世纪转换期独有的“综合症”,大国关系中一些反映基本趋势的内容、特征,尤其耐人寻味。一、各大国瞄准新世纪的战略色彩浓厚美国是大国体系中的“主导型”国家,其动向既是大国战略关系变化和调整的晴雨表,又对其他大国的战略调整具有拉动和“示范”效应。美国各“智库”、决策机关和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