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1984~1987年,我们先后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绵、山羊血清,应用ELISA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和区域试验。结果证明,此法灵敏、特异,且适用于早期诊断。为便于推广应用,适应牧区需要,特开展了耳尖采血制备滤纸干血滴,进行ELISA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应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将用猪IFN-α1重组蛋白免疫的小鼠脾细胞经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和多次克隆化培养,成功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猪IFN-α1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将其命名为4E9、5B2和5H11。这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体外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均可达到1∶104,体内腹水的效价均可达1∶105;SDS-PAGE分析显示,纯化的这3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分子质量均在60ku以上,轻链均在30ku以上,符合抗体IgG重链、轻链分子的大小;抗体亚类鉴定表明4E9、5B2为IgG2a类,5H11株为IgG2b类,且其抗原结合位点基本一致。细胞染色体分析表明,3株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平均数为88~96条,远高于骨髓瘤细胞或脾细胞的染色体数,从遗传角度证实获得了杂交瘤细胞株;在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试验中,这3株细胞经多次冻存复苏和传代培养,不同代次细胞上清中的抗体效价均在1∶104~1∶105之间,说明该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 ,应用昆虫杆状病毒作载体在昆虫细胞或虫体中高效表达的外源基因已有近千种。这一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bac ulovirusexpressionvectorsystem ,BEVS)是一种辅助性依赖性 (仅有质粒载体不能表达外源基因 ,还需要野生型杆状病毒辅助 ,形成整合有外源基因的重组型杆状病毒才能完成外源基因的表达 )的真核DNA表达载体 ,具有安全、高效、容量大、表达产物生物活性好等特点 ,是很有潜力的载体表达系统之一 ,在寄生虫的基因工程疫苗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1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4.
对试验猪用猪囊尾蚴细胞抗原免疫前、感染前、免疫后及用猪带绦虫卵感染后每隔10 d经前腔静脉采血1次,分离血清,同时制备全血干血纸,分别用血清ELISA和干血纸ELISA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猪均在免疫后12 d检出抗体;攻击感染组猪在攻击虫卵20 d检出抗体,21 d抗体水平达高峰,并一直持续到32周;阴性时照组的OD值一直在0.24~0.65.2种样品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5.
我们于1983~1984年先后对56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进行了驱虫试验。随后又于1984年底到1985年初,对28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一步用可利苄做了最小有效剂量的试验,同时对4只健康绵羊做了毒性试验。在肯定可利卡对不同日龄(特别是幼龄)肝片吸虫有特效、毒性低、安全系数大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连续给药的方法,探讨了其对肝片吸虫感染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6.
1983~1985年,我们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对84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试验,并对4只健康羊做了毒性试验观察。确证可利苄对不同日龄肝片吸虫有很高的疗效,且用药安全。随后又对19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小剂量多次连续给药预防肝片吸虫感染的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了验证可利苄在田间的应用效果,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年11月,1986年9月分别在四川、吉林及甘肃省的部分肝片吸虫病流行区对绵、山羊进行了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六十年代后期提出,七十年代得到较全面发展的新的诊断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外用于检测实验动物和牛羊肝片吸虫感染,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而且适用于预测化药治疗的效果。国内肝片吸虫病流行严重,但缺少早期诊断方法。为此,我们于1984年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羊肝片吸虫病,现已明确本法检测实验感染羊对肝片吸虫抗原的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2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七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诊断技术,国内外学者陆续发表了该方法用于寄生虫病诊断的研究报告。国外对肝片吸虫病诊断进行了一些研究(Zimmerman, G.L.等,1985;Farrell,C.J.等,1981),一致认为该方法对诊断牛、羊肝片吸虫病具有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操作简便,用分光光度计判读结果,适合于此病的早期诊断等优点。我们在实验室建立此种方法的基础上,对甘肃、四川、吉林省部分地区的羊只,用ELISA进行了区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为了明确可利苄对不同日龄虫体的最小有效剂量,寻求对童、成虫适宜的良效剂量及了解其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在前次试验(见本刊1984年第12期)的基础上,用28只实验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健康绵羊分别柞驱虫效果试验及毒性试验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药物 可利苄(Coriban, Diamfenetide)系前次试验同批产品,为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六氯酚(Hexachlorophene)系西南制药厂产品,批号为640503。  相似文献   
30.
用纯化的肝片吸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筛选和3次克隆化培养后获得3株分泌抗肝片吸虫单克隆抗体的杂支瘤细胞(3A_6、3B_8、3D_5)。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均属IgG_1亚类,上述杂交瘤细胞经反复冻存、复苏和连续传代培养,证实其分泌抗体的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