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执法软弱有损法者形象王友明《人民公安》1996年第5期《河南交警学济南活动纪实》一文中叙述了这么一则故事:元月4日下午,许昌市解放路口,一个酒后骑摩托车的年轻人违章行驶,民警王凯示意他停车,给他连连敬礼,那人停车后,不由分说,抓着王凯就打,并将王凯的...  相似文献   
2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一体化亦兴起新一轮发展浪潮,全球区域合作呈现活跃态势.近年来,拉美作为发展中国家最早实践一体化的地区,区域合作稳步前进.近年来,拉美各种区域、次区域合作组织在政治、经贸、能源和金融等领域加强对话与交流,区域合作呈现上升势头.拉美一体化正面临一个相对良性发展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23.
With all-rou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ready to take off, and with a promising China-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Cooperation Forum becoming a high-level dialogue mechanism. China-Latin America relations are poised to be further deepened and elevated,whi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i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4.
<正>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的环境治理模式独具特色,其立法体系、治理创新、执法机制等领域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巴西环境治理尚面临一些新挑战,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难以消弭。巴西环境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巴西环境治理的特点与经验巴西在多年的环境治理中积累了诸多经验,许多经验具有浓厚的巴西  相似文献   
25.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难,不仅制约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深入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社会支持的现状,透析该群体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通过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的顶层设计,系统的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改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生存环境,确立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脱离弱势地位,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26.
新美国模式的历史溯源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模式转换史,每一次大的危机的爆发往往意味着一个旧模式的终结和一个新模式的诞生,新美国模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美国模式的特征可概括为在经济上倡导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政治、文化上提升保守主义理念,在社会政策上实行社会达尔文主义。  相似文献   
27.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赫尔巴特提出道德教育的三大手段——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种手段特点鲜明,既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可以协同一致服务于道德性格培养之目的.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手段思想体现出的注重心灵陶冶、道德教育应与学科知识教育相结合、显性手段应与隐性手段相结合的内在品质对于现今道德教育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
评析“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模式”再度成为热点,其中关于“中国模式”的界定、特点、教训等问题的争论异常激烈,对此,本文对一些常见问题陈述己见。  相似文献   
29.
“性贿赂“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贿赂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是道德调整的范畴,更是法律调整的对象,根据目前国外的立法趋势,法律对其定罪量刑,有利于保护人权,惩治腐败,完善法制,有着充分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美日私下媾和,签订《美日归还冲绳协定》私相授受钓鱼岛."协定"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日本断章取义解读"归还协定",为其窃取他国领土行为欲盖弥彰.协定无论是"托管"还是"归还"条款均存在法理漏洞和破绽,根本改变不了钓鱼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